星期一, 1月 24, 2011

惺惺作態

"菜園村關注組主席高春香表示,示威者行動只為針對政府及港鐵,而非工人。示威者及村民每早展開行動前與工人及保安見面,均會事先提醒工人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對於有工人受傷,她致以萬分歉意。"

單看文字可能沒有甚麼,但你們真的是有歉意嗎?你們走去衝擊人,還弄傷11名工人及保安員,保安員自我防衛把朱凱迪摔在地下受傷,你們反而走去報警,現在還假惺惺對有人受傷說萬分歉意。

雖然不盡認同朱凱迪的理念,但也覺得它不同一般的民主「憤青」,會比較理性,但他今次的行為使我驚覺他也不外如是。

星期四, 1月 13, 2011

決策癱瘓 - 近年投資的自我寫照

左揀右揀,買咗爛橙 - 應抓緊關鍵資訊

作者: 黃國
與讀者互動,推介股票,屬指定動作。自問眼光尚可,卻發現散戶讀者,收獲有限。回顧讀者答問,才發現原因:舉凡推介六福(0590),讀者第一時間,非伺機買入,反而是問:「周生生(0116)點睇?」「景福(0280)係咪抵啲?」想像力豐富的,更會聯想到漢登(0448):「珠寶股好啲,定係服裝股好啲?」審犯咁審,誓要無限比較,自我折服所買屬板塊最佳,甚至是天下第一股,方肯落注幾千銀。六福的基本因素,卻無人關心。

如此操作,結局有三:左諗右諗,原地打躉,坐失良機;左度右度,最終細搏,大勝變小贏;左揀右揀,買咗爛橙,爆升才買,落得一買即艇。上述問題的共通點,一字記之曰:「慢」。查實選擇越多,未必是好事,最終釀成「決策癱瘓」,動彈不得。

何謂決策癱瘓?以一例解釋。一次實驗中,心理學家設定情景:有一年老關節炎患者,需動大手術,基本上是「煎皮拆骨」,料其難以忍受。此際出現一種新 藥,醫生會如何選擇?結果:近半受訪醫師會即試新藥,免老人動刀受苦。接下來才是戲肉:設同時出現兩種新藥,互有優劣,又如何?正路去想,應有更多醫師選 擇用藥,可結果卻恰恰相反:僅四份一受訪醫師選用藥,四份三竟決定開刀算數!

選擇增加,往往令人無所適從。難以決定下,盡快投向最不理性之處,省卻苦惱,人性使然。譬如你認為買股優於揸現金,如市場只有一股,無需多講,都會入貨。但有幾十隻股票,各有千秋,反不能入手,最終所揀,可能是最差選擇:揸現金。

選擇太多外,資訊太多,也會導致「決策癱瘓」。正如之前在報章所寫:「一般人的錯覺,是資訊越多越好,所以經常陷入搜尋資訊的泥沼。」解決辦法:專注找出「關鍵資訊」所在。上次寫報紙,是針對投機思維,今次嘗試解釋如何篩選長線投資的關鍵資訊。

長線投資的關鍵資訊,務必為「新」。新,有兩義。新之第一義:「從無到有」,如09年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去年推行經濟適用房,後來汽車股、家電股以及中國建築(3311), 股價大幅飆升,是為鮮明的例子。新之第二義:「恍然大悟」,事件早已存在,只是留意者稀,要半年、甚至一年,終達臨界點,才會忽然人人察覺,人人關心,人 人認同。如2010年上半年,零售市道,已極暢旺,凡有行商場,盲都睇到,但要到第四季,全港散戶才恍然大悟,爭相認同,高位飛身搶入。股價拋物線飛升之 際,也是開到荼靡之時。簡單而言,散戶皆知的資訊,價值近零。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日本股神是川銀藏,皆靠「關鍵資訊」獲取鉅利,不妨參考其著作偷師。現時報紙地產版中,商場、寫作樓租金飛升的新聞,不知凡幾,散戶何時方「恍然大悟」?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