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24, 2015

「末人」革命:香港新生代的民主追求

我會擁護對自由、公平的追求,但對最近新生代及那些極端本土意識的所謂理想公義主張卻有無明的厭惡,今天看到這文或多或少可解釋為何我會感到厭惡,因為他們常說是為港人未來爭取公平公義,但我看到的是自私的一群,只是在追求個人利益,就如最近有支持佔中的人一邊話警察,一邊卻因警察人工高而去投考,佔中是以挷嫁他人利益來爭取自己的訴求,所以他們就義正詞嚴的樣子叫別人犧牲,說甚麼我們都只不過是為你爭取權益,但當面對自己的利益時,他們卻又是另一個樣。

筆陣﹕「末人」革命:香港新生代的民主追求 /袁彌昌

【明報專訊】

美國政治經濟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1992年的著作《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中指出,西方自由民主政制的到來,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但人們只管一味套用在前面的「歷史的終結」,卻經常忽略了在後面的「最後一人」。

無論是「最後一人」(台譯)或「最後之人」(中譯),其實皆指「末人」這概念。「末人」是德國哲學家尼采於他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提出與「超人」對立的概念——所謂「末人」是生活於安逸與自滿中,絲毫不懂得由痛苦和孤獨中提升自我的人,他們始終眨着眼睛,認為自己「發現了幸福」,滿足於晝夜間的「小快樂」,「珍愛健康」,害怕過度勞累。也就是說,他們把自己當作最終目的,除了個人安樂之外,缺乏任何精神追求。

香港奇蹟創造「末人」

福山之所以透過「歷史終結論」復活了「末人」這概念,就是擔心自由民主時代會變成「末人」世界:現代公民們最終滿足於自由民主社會中人權和福利等概念所保障的一切「小快樂」,而無法超越自身,失去了創造歷史的動力。

筆者認為,「末人」概念有助我們了解香港新生代與上一代在精神或價值上的差異,亦可透過它來了解香港新生代的民主追求的本質。

不少人都認為,香港新生代與上一代的最大分別,反映在兩者之間的拼搏精神的差異上。儘管人們經常將這種拼搏精神簡單解釋為「為兩餐」,但我們不能抹殺這種「為生活我可以忍」的拼搏及犧牲精神,實際上也是一種精神追求——他們願意為了家庭及子女,而犧牲自己的享受,並戰勝競爭對手——就是這種精神,令上一代成為了資本主義社會裏得以生存的「適者」。因此,他們不是尼采所描繪的「末人」。

不過,由於香港經濟起飛及社會環境持續好轉,令新生代有機會成長於一個物質豐富的環境裏,而他們的家人亦盡可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令他們得以生活於安逸與自滿中,認為自己「發現了幸福」,但同時亦失去了拼搏精神及其他精神追求。如果福山說自由民主創造了由一種欲望和理性組合而成,但卻沒有抱負的人,那麼香港的經濟奇蹟也創造了這種「末人」:他們「把自己的優越感無償獻給舒適的自我保存」,「他們沒有任何獲得比他人更偉大的認可的欲望,因此就沒有傑出感和成就感。他們完全沉緬於自己的幸福而對不能超越這些願望不會感受到任何羞愧」。

對於認為自由民主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的福山而言,「末人」世界頂多是人們精神沉淪,可悲一點而已,至少生活不會受到威脅,但對於香港的「末人」來說,他們的光輝歲月卻稍縱即逝。回歸後,香港經歷了眾多危機,經濟環境愈趨嚴峻,而同一時間,中國崛起亦令香港在政治與經濟上,無可避免地受到大陸的影響與挑戰——這些改變令他們一直視為當然的「末人」生活,再難以得到保障。

藉區隔陸港保障「末人」生活

因此,新生代的政治訴求亦反映出他們把自己當作最終目的,以自我保存為主的價值觀,其目標是保障他們的「末人」生活,使之不受任何因素影響。因而他們要求「命運自主」,希望藉民主來保障他們固有的生活模式,亦同時令區隔陸港兩地成為他們的政治主張的重要一環,因為這是影響他們生活的最關鍵因素。對他們來說,無論是民主、本土主義或港獨也好,全都可以視為達到區隔的手段,而佔領運動亦只不過是他們為了保障自己生活的「末人」革命而已。

由此可見,新生代的民主追求是不同於上一代的民主追求的,在佔領運動中亦有不少地方可印證這一點。首先,早在佔中三子籌劃佔領行動時,學生們已在籌劃自己的佔領行動,並於運動爆發後成功將三子邊緣化,主導了整個運動,後來又不聽勸告,與三子決裂,不惜玉石俱焚也要繼續佔領下去,卻又不肯承擔責任,這一切反映出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心態。而新生代認為他們已進入所謂「後物質時代」,也可以理解為「末人」心態的一種延伸,認為物質生活是理所當然。

同樣值得留意的是,如果按照福山的說法,自由民主將產生「人人相同,人人平等」卻「沒有抱負」的「最後之人」,那麼即使最終能達至民主亦可能非香港之福。事實上,香港乃「四戰之地」,前面要面對全球競爭,後面則要防範大陸取而代之,所以最容不下的,就是導致無法超越自身,失去了創造歷史的動力的「末人」心態——假使能夠擺脫這條「末人」之路,香港應該還有可能殺出一條血路,否則窮幾代人努力建設的香港,很可能會斷送在一代人手裏。

袁彌昌

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星期一, 1月 19, 2015

本末倒置

有學生支持者批評要求王俊杰表明是否支持港獨這種要求人人表態的思維是危險的,我同意要求人人表態的思維是危險,但事實上那些人在佔中及國教運動其間出現要求政治不熱中或沒有明顯政治立場的娛樂中人、商人甚至一般人表態的現像不但沒有作出批評,有些人更指責不表態的人,你唔出聲讚同佢哋都係有罪。

現在這些支持學生的人卻反過來對政治有明顯立場,熱中對政治發表意見的人,說要求他們表明港獨立場是危險的,這明顯是本末倒置,因為我們不是要一般人作出表態,而是要意見領袖或意見發表者表明本身立場,從而讓接收意見的人更能分析意見的真偽或徧差。

就如我們會要求財經分析員或專欄作家,要聲明有沒有持有發表意見的股票,讓讀者權衡分辨當中有沒有利益、意見的可信性,進而持有或賣出股票,而不是反過來要一般大眾聲明是否持有股票。

星期四, 1月 15, 2015

敢做不敢認

以下是明報的節錄,很明顯王俊杰是避重就輕,不敢直接答記者的問題,若他說梁振英扣他帽子,不如說王俊杰扣人帽子,不許人反對他的主張及論述還正確點,敢做不敢認,不許對方批評反駁似乎是時下一些所謂民主人事的做事作風。

【明報專訊】對於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批評《學苑》 多次鼓吹港獨,並點名批評學苑前副總編輯王俊杰,王俊杰接受訪問時反駁,「若無人有獨立、脫離北京管治的想法,我們如何煽動港獨也無法成功」。王批評,梁今次的做法是濫用施政報告時間批評學苑;被問及他是否支持香港獨立時,王回應指不會在公開場合談論個人政見....

(事實上從個人接觸到的人上,或是佔中時做的民意調查,港獨不是沒有市場,但那些所謂民主派或是支持者似乎都不以為然,說是沒有其事,中央不可誤讀民意,我想這樣自欺欺人不但不會減低中央的介心,反而不能看到解決中央及香港關係問題的出路..)

P.S. 不認不認還需認,王俊杰之後在其他場合表明個人支持港獨,但還是說《學苑》 不是鼓吹而是探討港獨,但探討跟主張也只是一線之差,如在所謂的「探討」中是偏向單方面的論述...沒有反方的論述...那探討就跟主張沒分別,「探討」只是在掛羊頭賣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