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13, 2012

港人為何有身份認同問題

唔知點解,佢好多時都能寫出我的想法,不少香港人心理上未回歸,說到底係香港人見到中共對人民的不公義,如李旺陽一案就不知使多少香港人心痛,更加抗拒在中共治下的中國,若中共能在國內建立真正法治,民主的社會,自然就會有更多香港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及以作為中國人自豪。

C觀點 - 施永青
(2012年11月13日)

【am730專欄】近年,香港流行一種說法,認為人應該選擇做地球村的公民,不一定要做中國人。昨文借緬甸羅興亞人的遭 遇,說明現實世界仍得有國民身份,沒有國家歸屬的民族,命運是可悲的。地球村的說法只能是一種國際主義的情操,不具備法律上的現實意義。香港人想做地球 人,可能是想逃避國族身份認同吧。

本來,一個人認同自己的國家,認同自己的民族,是自然不過的事。這不但是主觀的理念問題,而是客觀的血脈問題;大家都有共同的DNA,有共同的文化習俗,理應互相認同,利益與共地結合在一起。

然而,香港人在國族認同上卻出現了非一般的困惑。「精忠報國」的理念在傳統中國文化中可謂根深柢固,但老一輩的香港人都是從大陸逃落來的,要他們投靠由外族統治的殖民地,受過傳統文化薰陶的中國人,心中會有負罪感。

為了減輕這種負罪感,有兩種解脫方法:一是罵共產黨,因為是共產黨的專制統治,逼他們非逃亡不可的。二是把自己的定位提升至國際主義,那自己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放下民族主義的立場。

至於在香港出生的第二代,他們拿的是港英政府發的身份證,外出旅遊更用英國護照,屬大英帝國的子民(後來才降格為英國海外公民,不可到英國本土定居)。他 們只知道自己是華裔,但已經不是法律上的中國人。中國政府沒有提供香港人領取中國護照的方便途徑。他們出現身份模糊問題是很自然的。

即使到了九七回歸,香港人之中仍有相當多的一部分是迫於無奈的。當時的中國大陸,無論在經濟與政治上,都與香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然,鄧小平也不用搞一 國兩制了。為了減輕港人的疑慮與抗拒,北京政府為香港提供了很多特殊待遇。這些優惠包括不用向中央交稅,不用服兵役等,實質上是不用香港人盡國民責任。令 香港人在回歸後也未覺得自己是一個純正的中國人。

近年,中國的經濟雖然增長得很快,內地與香港在物質生活上的差距已大為縮減;但內地在政治改革上仍然十分緩慢。香港人不但看不慣,更怕這一套會蔓延到香港。於是,有部分人就繼續搞移民;有部分人就投入民主抗共行列。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香港出現國民身份認同問題,中共自己責任最大。如果不是中共在解放後犯了這麼多嚴重的錯誤,哪會有這麼多人要逃來香港?如果不是中共一直在政治改革上沒法走上正軌,香港人怎會想去異國移民?

因此,單靠塗脂抹粉式的國民教育,或把問題歸咎為外國勢力的破壞是沒有用的。中共應先進行自我完善,讓香港人看到中國政治發展的希望,香港的民心就會自然回歸。

星期一, 11月 12, 2012

從緬甸種族衝突說起

有些人想香港去國家化,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國際政經環境,沒有國家的撐腰,香港已給歐美列為洗黑錢中心,阻止及排拒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施永青這編文也舉出了沒有國家的可悲,人不可沒有國家,話可做世界公民只是可笑及無知。

C觀點 - 施永青
(2012年11月12日) 

香港雖是一個國際城市,但香港人對國際新聞不甚關注。近期坊間談論得最多的,是網上假醫生性侵犯少女,與婚宴人情該多少。至於緬甸的種族衝突,雖導致過百人死亡,數以萬計的人無家可歸,但大部分香港人卻無動於衷。

我對緬甸的種族衝突比較關注,是因為我名下的基金早年已有資助聯合國難民公署,援助那些從緬甸逃往孟加拉的回教難民。緬甸人大多信仰佛教,本應慈悲為懷,但對非我族類卻沒法容忍,經常排擠西部若開邦的羅興亞人,想把他們趕回孟加拉。

孟加拉雖是回教國家,但自己亦很窮,所以不肯接受這些也信奉回教的緬甸難民,不予機會讓這些難民融入當地社會,而是把他們圍在難民營裡。由於難民營裡環境 惡劣,而這些難民短期裡亦沒有甚麼出路,聯合國難民公署只好為他們搭建固定的房舍,協助他們成立社區組織,讓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我的基金亦資助過這方面 的工作。

英國統治印度期間,把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現在的緬甸、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印度獨立前,這些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種族與宗教衝突,羅興亞人就是在那個年代開始,從孟加拉遷往緬甸生活的。

但由於宗教與生活文化都不一樣,緬甸人並不接受他們,緬甸政府至今仍不予羅興亞人國民身份,心底裡仍想找機會把他們驅逐出境。現時居於緬甸的羅興亞人,沒 有遷徙自由,不容與本地人通婚,一有罪案就被拿來替罪,乘機進行新一輪的迫害。最近這次種族衝突,就因今年5月有一名佛教少女被強姦,當地人懷疑是羅興亞 人做的。事件發生已半年,衝突依然未有停止。有報道指當地官員與軍隊亦有參與迫害行動,殺人放火,手段極不人道。西方國家正為緬甸政府打造改邪歸正的好榜 樣,所以對事件只是輕描淡寫,既沒有出手制止,亦沒有發起援助,羅興亞人只能自嘆時運不濟了。

據報有些羅興亞人,因不堪凌辱,唯有循海路乘船逃生,現在淪落荒島,斷水缺糧,世人卻假裝看不到。

香港有些少不更事的年輕人,以為國民身份不重要,認為不一定要做中國人,大可以選擇做地球人。難道羅興亞人不是地球人嗎?沒有國家,他們可以靠天賦人權獲得保護嗎?在現實世界,沒有國民身份的民族,命運是可悲的。吉卜賽人,即使在文明的歐洲,亦一樣被歧視,受驅趕。

我並非鼓吹民族主義,我的理想是國際主義,香港人若真的想做國際公民,就得有關心世上受苦難人民的情操;但現時香港有些傳媒,對同是中華民族的內地人也傾向用排斥的態度;這已淪落到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還可以奢談甚麼當國際公民嗎?

星期日, 10月 21, 2012

而家係乜嘢世界

點解香港變到咁可怕,學校想自主開國教科感到有好大壓力,只要讚成國民教育,唔理內容好唔好都會遭人圍攻,商人唔想涉入政治都唔得,作家唔政治表態更加唔得,你唔出聲唔讚同佢哋都係有罪,有所謂支持公民教育的網站貼出拒絕所有大陸人來港的文章,跟白人的種族岐視沒有分別。

這些就是他們想要的「公民教育」,不如叫「拒國教育」還名正言順。

星期日, 10月 14, 2012

有曾俊華在,樓價易升難跌

樓價增長遠超經濟,張炳良表憂心,但我們的曾俊華司長卻指樓價遏抑措施見成效。

曾司長對樓價急升好像沒有感覺,但對樓價些微下跌卻敏感許多,當初推措施時地產界叫苦,樓價只跌了幾個百分比,他就已顯得十分擔心,話要放寬遏抑樓市措施,跟著樓價急升,升得比下跌更快更多,他現在卻說樓價遏抑措施見成效,樓價沒有不正常等等的話。

以前以為是曽蔭權的問題,現在換了特首,他還是這樣,可以肯定,有他在,樓價易升難跌,香港要繼續為高樓價付出代價。

星期日, 9月 16, 2012

借機發洩

破壞公物、搶劫財物,若咁都係愛國行為,不如話有人借機發洩,或博大霧搶嘢。

星期五, 9月 14, 2012

兩股力量較勁

現在國民教育的爭咬,骨子裡是兩股力量的冲突,一方是親共(不是親中)而另一方是香港本士主義。 對我來說,兩方我都不同意,本來應是建立國家情懷,增進香港下一代對國家歸屬感的國民教育被親共媚共人士變成推舉共產黨的教育,本土主義還不借機發難,把國民教育變成去國家化的通識教育。

兩面都幫唔落,但像我這樣看法的人在這裡自己説說還可以,我想在政圈搵飯食的人,若不選邊站,只怕兩面不是人而難在政圈立足,香港的社會政治氣氛也越來越兩極化,容不下較溫和中立的民主派。

星期三, 9月 12, 2012

反國教演變成反愛國

反國教學者教學生中國人要愛國是落伍,學民思潮認為不用有國家情懷。 一個國家的國民若都沒有國家觀念,我想亡國是必然的。

星期二, 9月 11, 2012

政客利用民眾的恐懼

政客除了用漂亮的言語迷惑群眾追隨,還會利用民眾的恐懼,不斷誇張宣傳存在或不存在的威脅,並強調只有選他才可以對抗這威脅。

我相信民主,但也看到群眾是容易受政客及傳媒影響,小布殊就是利用群眾對恐怖活動的恐懼而贏得連任,民主制度有機會讓人民改變錯誤,但不保證可選擇正確。

星期四, 9月 06, 2012

配票

今次香港立法會選舉每人有兩票,會自己配票,一票給反對派,一票給建制派。

星期五, 8月 10, 2012

搵飯食


在網上及朋友間聽到不少 NGO 都只是搵飯食,之前不理會但之後又想把這說成是災難,許多時積極做實事的就給人罵,反而得把口只懂批評的就得到支持....

揭「膠災」組織指政府積極環團冷淡

【明報專訊】7月25日,颱風韋森特襲港後的第三天,環團DB Green成員兼愉景灣居民Tracey Read獨自到家附近的三白灣沙灘拍照,本來準備組織義工協助清理被颱風上岸的垃圾,竟發現沙灘上滿佈透明膠粒,經驗告訴她,這是大件事,於是她找伙伴通報政府,然後再向40多個環保組織求助,最後政府部門翌日來了,回應的環團卻屈指可數。她坦言這教他們失望,批評環團和媒體初期置之不理,但當事件鬧大了,就只懂炮轟政府及涉事公司。

一開始便參與「執膠」行動的組織 Sea Shepherd 的 Gary Stokes 說:「就像房屋火,我們到處打響警鐘求救,竟然無人理會,於是我們自己也跳進火場,忙與政府一起救火,可惜為時已晚,房子燒了,這時才有人指摘說『為什麼隱瞞』、『為什麼不通報』。這令人非常灰心。」

批環團媒體只懂炮轟政府

竭力「救火」的Tracey憶述「膠災」鮮有人提及的一面,她指發現膠粒後翌日,政府即派出數十人到愉景灣清理,而中石化及中海集運的代表也在第三及第四日分別與他們見面,當時才知道跌落海的膠粒竟有150噸之多,「還以為颱風把幾箱膠粒由堅尼地城碼頭那邊吹過來……到了周末,我們陸續收到各個沙灘發現膠粒的消息,才知道情嚴重」。

事件揭發後的第六天(7月31日),DB Green與政府、中石化等代表開會商討行動計劃。到8月4日,即事件揭發的第10日,本地主流媒體才開始報道。但Gary表示,早於7月27日至8月1日,他們已向44間本地環團、及80間本地及海外傳媒發新聞稿,要求外界關注,但僅有數間環保機構回應,另只有一家報章以小篇幅報道。他更點名直斥綠色和平「根本不知自己在說什麼……他們只懂說媒體想聽的批評話,光說話不做事!」

魚胃有膠粒非新鮮事

Tracey亦說:「現在只好花更多時間解釋這些謬誤。其實香港海域一向有不少膠粒,在魚的腸胃內發現膠粒絕非新鮮事,只是從未有人關注……而最近有魚排發現魚類死亡,其實與這些膠粒並無直接關係。」

綠色和平項目經理張韻琪否認指摘,認為綠色和平對事件是以事論事,團體有責任向政府施壓及表示對現的擔心,機構亦有於社交網站上呼籲會員自發到就近沙灘清理。

香港人對清潔海灘等環保議題一直不感興趣,DB Green過去每月組織的清潔沙灘活動,通常只有10多人參加,最多亦只有150人,但市民今次的反應遠超預期。上周日,上千名義工千里迢迢到南丫島協助清理,令他們特別感動,「那天在我們最累、差不多要倒下時,見到近千人走了一個多小時山路到東澳幫忙……是他們的活力支持我們……」他們更盛讚清理沙灘的食環署工人,「他們才是真正的無名英雄」。Tracey希望乘事件引起的公眾對沙灘清潔的關注。

多少奧運金牌也抵不了

發布第一手李旺陽死亡圖片的朱承志,也被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拘捕。

看中國奧運選手取得奧運金牌,多少會增加對中國的一點正面感情,但一單這樣的新聞就抵消所有效果。

對這樣一個小人物,可如何「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若中國政府自己不反省,香港推行再多的愛國教育也沒用。

星期一, 7月 23, 2012

黨國不分

有人把愛黨等同愛國﹐又有人因仇黨而變成仇國。

星期三, 7月 11, 2012

自由、民主 — 多少人以你的名作惡

今天看到明報這段,就想到今天不少高叫民主自由口號的人或政黨,行動上卻又常不尊重、妨礙甚至侵害別人的人權自由及尊嚴。

我想要衡量一個社會運動、政黨或政客是否真的支持民主自由,不是要聽他說得多漂亮,而是看他對待別人或人民時是否真的做到尊重人的人權自由及尊嚴。

節錄自明報"45年前放炸彈 悔疚至今 只聽命領導 「領導人有偏差就大問題了」
「每次社會抗爭,總有個崇高的使命、堂皇的口號,去吸引青年人參與;每個社會運動都會有偏激行為去引人注目,從而把運動引離原軌。」回首當年一時離軌,阿耶的心頭大石還壓在心頭,常常為此做噩夢,醒來方知青年人最欠缺的就是「深思熟慮」。

星期三, 7月 04, 2012

立場傾向中國分離組織的 BBC

以前較多看 BBC News,以為可以看較多源化的資訊,但後來發覺 BBC 的立場好像明顯傾向中國分離主義,許多時報導西藏及新疆時都以中國侵佔他們作附註,看過一編標題是訪問中國西藏有關官員的報導,內文結果是 BBC 自己對西藏評論較那官員的所說的還多,在其他中國新聞網看到那中國官員訪問的詳細內容,發現 BBC 機乎把那中方官員的主要說話內容全刪去,變成 BBC 自己跟中國官員內容差不多相反的評論。

還有看過 BBC 評論員寫有關中國新彊恐怖活動時,以不置可否的態度說從未聽過有還關恐怖組織...

今天看到有關新彊劫機的新聞,再上 BBC News 看看, 有四川什邡警民衝突、香港回歸遊行等的報導,但就是找不到新彊劫機的相關報導。

又係葛蘭素史克藥廠


可以將沒有維他命C的利賓納標示有4倍鮮橙維他命C,有甚麼可以做不出。
抗抑鬱藥當陽痿藥推銷,賄醫生開藥 葛蘭素認罪賠234億


藥廠、金融等大公司大規模的騙人,負責人不用坐牢,只是賠錢了事,公義法律在那些有錢人及大公司上有時並不能張顯。

舊文連結

星期二, 6月 19, 2012

又係公民黨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批評政府不尊重古諮會,她自己又有幾尊重古諮會,古諮會不同意她的意見時就指古諮會受政府影響,徧幫政府,她自己就完全不尊重古諮會。


輸打贏要,永遠只有自己最正確正義,不尊重不同意見的人,正正是公民黨人的標準質素。

星期四, 6月 07, 2012

維穩是一頭大怪獸

完全看不懂維穩的邏輯,一個失明、失聰又要長住醫院的人會對社會做成甚麼傷害? 現在維穏在中國社會上只做成人民與政府的敵對,制做更多及加強不穏定因素。

這頭怪獸是怎樣練成的?有大陸學者說現在中央提供的維穩開支成為地方政府爭取的大肥肉。

或者可以說一個極度害怕失去權力的中央政府加一個貪婪的地方政府就練出這頭只會吃人的大怪獸,只有要給它丁點藉口,它就會把你吃掉,還樂於引來更多給它吃的人。

星期一, 6月 04, 2012

又到六四

有部分恐共的人覺得香港人傻,香港能獨善其身,能維持自由就好了,還妄想影響大陸,把香港的民主前途和大陸的民主化連在一起。

有些人會說人要有夢想,他們會教青年人力爭上游,沒有夢想就如死人一樣。

難道只可以有個人前途的夢想,不可以有國家前途的夢想!

又到六四,人有時是要有小小傻勁。


星期四, 4月 26, 2012

香港人無辜多花 88億

大橋要無辜多花 88億,現在公民黨也在否認大橋官司是他們主導,若這些錢用來做公益或老人福利會多好。

之前幫公民黨辯護的人說律司是法援處指派, 法援處指派公民黨律師會員來打官司不可以就當是公民黨主導,又說打官司是朱婆婆跟律師之間的事,他們沒有參與,但原來這都是謊言。

以下新聞可以看到除了幫朱婆婆打官司的黄鶴鳴,還另外有公民黨黨員跟他一同找朱婆婆,跟本不是他們所說的打官司是朱婆婆跟律師之間的事,除了黄鶴鳴,還有其他公民黨員參與 (39秒開始)。

而且番查報導,黄鶴鳴不是法援處隨意指派,而是朱婆婆在申請法援時指定要黄鶴鳴做她的律師。


無論公民黨在大橋官司的參與有多少,他們都一直在誤導公眾,以淡化他們的角色。

星期日, 3月 25, 2012

突然民主派

唐英年似乎是在走陳芳安生一樣的路,上位不成就變做民主派,求權不得求保名聲人氣,難得這樣的突然民主派又有許多人受落。

星期五, 3月 23, 2012

過分干預

本來個人不喜梁振英,所以最初是徧向唐英年,但唐的表現及腐化,加上梁的努力,所以轉而較徧向梁,就算是唐拋出兩個炸彈,也覺梁較可取,令香港作出應有的改變,但今天成報居然明目張膽地竄改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的專欄文章,並有黑客襲擊港大的投票系統,無形之手當港人是白痴嗎!香港不是大陸,這令我再不想梁上,唐梁都不可接受,若有調查我只好投白票,今年71可能上街表達對這種粗暴干預的不滿。

星期日, 3月 18, 2012

無題

一個中學生講的說話比梁家傑還有邏輯,許多時人的立埸會使人失去客觀的分析能力。

星期日, 3月 11, 2012

豬比狼奸

豬是蠢但也可以奸,觀夫近日的新聞,口說合作但私下卻又不見得是,對對手也有更多不一定建基於事實的攻擊,支持豬的人也似乎更不正直...

星期四, 3月 08, 2012

島國被全球暖化逼遷

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Kiribati)受水位上升威脅,當局正計劃舉國搬遷,或從斐濟群島買地讓11.3萬名國民移民,若事成將是首個被全球暖化「逼遷」之國。另外,CNNgo網站選出十大瀕危景點,秘魯馬丘比丘遺址、澳洲大堡礁及印度泰姬陵等上榜。

AM730 原文連結

星期二, 2月 28, 2012

暖化致珠峰不宜攀


有懷疑論者指出雪山溶雪減少了,所以暖化已停下來,事實卻是暖化已導至積雪減少,所以已沒有那麼多雪可以溶了,這惡果只是其中之一、還有雪水少了也引起水源問題、不少滑雪場也因積雪減少而縮短可滑雪時間。

暖化致珠峰不宜攀
AM730 (2012年02月28日)

曾21次征服喜瑪拉雅山珠穆朗瑪峰(Mount Everest)的攀山好手Apa Sherpa警告,全球暖化導致該峰嚴重缺雪,攀登該峰愈來愈困難。Sherpa憶述,自己89年首次攀上珠峰,當時山上被雪覆蓋,但現在山上卻盡是光禿的岩石。他指,缺雪容易造成岩石崩落,鞋釘也無法抓地,令登山變得愈來愈危險,珠峰更可能在未來數年變成不宜攀爬。

原文連結

星期四, 2月 23, 2012

真的假不了

早前看到網上的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變暖說乃是騙局",除了提出氣候門的指責,還說近十年來地球並沒有變暖,看過不少懷疑論的理由,不少都互相矛盾,如一時說地球暖化是自然現象、一時說沒有暖化、一時說冰川沒有溶化、一時又說冰川溶化減慢、一時又說有暖化但不知原因,似乎懷疑論者大都段章取義,可是卻有不少人相信而引用來反駁地球暖化論,不知是否香港天文台也看到那編報導,在他們的網志看到以下文章;

真的假不了(2012年 2月 09日)

2009 年 11 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快要在哥本哈根召開之際,英國 East Anglia 大學氣候研究小組 (CRU) 的一台電腦被黑客攻擊,導致數以千計的電郵被散布在互聯網上。部份電郵被氣候變化懷疑論者精挑細選出來質疑 CRU 數據的完整性及全球溫度變化趨勢的可靠性。由於 CRU 持有的全球溫度數據集[1] 廣泛被氣候科學家利用來評估地球溫度長期變化,一些嘗試否定全球變暖的推測和評論迅速在互聯網上散播到世界各地,媒體的推波助瀾更使事情如滾雪球般壯大。這次事件被稱為「氣候門」[2]

事後,多個獨立團體或委員會展開調查。所有調查報告認為沒有證據顯示 CRU 的工作存在欺詐或不正當行為[3-6]。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這些起着平反作用的重要報告未能得到媒體的注意,相比事件初發時的報導,有關糾正過往錯誤指控的報導少之又少[7]。結果,在一些博客文章及專欄中,「氣候門」有時仍被錯誤引用為氣候科學的陰謀論。

除了CRU 的數據集,美國 NOAA[a] 及 NASA GISS[b] 的數據集也經常用來評估全球溫度趨勢[8]。最近,一羣科學家,包括獲得 2011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Saul Perlmutter,在互聯網上發表了一個名為「Berkeley Earth Surface Temperature」的獨立研究報告[9],目的是解決氣候變化懷疑論者對溫度分析的一些爭議。研究共分析了 16 億個分別來自 3 萬 9 千個觀測站的溫度記錄,數量是早前氣候研究所涵蓋的觀測站數目的 5 倍以上。他們得出的結果顯示地球陸地平均溫度自 1950 年代中期以來上升了約 1oC,與早前 NOAA、NASA 及 Hadley Centre/CRU[c] 的結果非常吻合 (圖一)。Berkeley 的研究結果重申了全球變暖的事實。

李細明、李子祥

備註:

[a]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

[b] 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空間研究所

[c] 哈得萊中心 (Hadley Centre) 隸屬英國國家氣象局,是英國主要的氣候變化研究中心,與 CRU 合作整理全球溫度數據集。






圖一      陸地表面十年移動平均溫度的距平,距平參考為 1950 年 1 月至 1979 年 12 月
的平均。灰色部份為不確定範圍。來源:Berkeley Earth Surface Temperature Project。


參考:

[1] Climatic Research Unit of 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http://www.cru.uea.ac.uk/

[2] Climatic Research Unit email controversy,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Climatic_Research_Unit_email_controversy#cite_note-SAP-Report-59

[3] Oxburgh Report Clears Controversial Climate Research Unit, ScienceInsider, April 2010.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insider/2010/04/oxburgh-report-clears-controvers.html

[4] The Independent Climate Change E-mails Review. http://www.cce-review.org/pdf/FINAL%20REPORT.pdf

[5] Final Investigation Report Involving Dr. Michael E, Mann,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http://live.psu.edu/pdf/Final_Investigation_Report.pdf

[6]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Panel set up by 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to examine the research of the Climatic Research Unit.http://www.uea.ac.uk/mac/comm/media/press/CRUstatements/SAP

[7] The Fake Scandal of Climategate, Skeptical Science. http://www.skepticalscience.com/fake-scandal-Climategate.html

[8] WMO Statement on the Status of the Global Climate 2010,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March 2011.
http://www.wmo.int/pages/prog/wcp/wcdmp/statement/documents/1074_en.pdf

[9] Berkeley Earth Surface Temperature Project. http://berkeleyearth.org/index.php


天文台網誌

星期四, 2月 09, 2012

The society must be better than the individual

個人並不太殷賞蔡子強,但他這編文卻情理兼備,我無法不認同。

The society must be better than the individual/文﹕蔡子強

【明報專訊】正在上映的電影《選戰風雲》,片中有如此一幕,由佐治古尼(George Clooney)飾演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莫理斯(Mike Morris),在選舉論壇被質問,反對死刑的他,如果被殺的是他的太太,看法還會否一樣?

熟悉美國政治史的朋友都知道,這是1988年總統大選,挑戰老布殊的麻省州長杜卡基斯(Michael Dukakis),在電視辯論中讓他一敗塗地的一條題目。當時主持Bernard Shaw問他﹕「州長,如果Kitty Dukakis(杜的妻子)被姦殺,你會否覺得兇手應該被判死刑呢?」結果杜卡基斯木無表情的給了以下一個答案﹕「我不會,我想你知道我畢生都反對死刑。」事後,很多觀眾都感到杜卡基斯的答案,流於麻木不仁,似乎對寢邊至愛的生死,無動於中,印象大打折扣。這晚之後,杜氏的民意支持度由原本的49%,急跌至42%,大勢頓去。

面對這個兩難問題,今次莫理斯又如何回答呢?

社會應該比個人更加冷靜理性

莫理斯說,他個人會想把這個殺人犯置諸死地,甚至不惜為此鋃鐺入獄,但在政策討論層面,他卻不會如此倡導一個公共政策的立場,因為﹕

「The society must be better than the individual」(社會應該比個人更加優秀)。

上個星期在本欄寫了一篇〈Good People, Bad People, No Other Difference〉,呼籲大家不要以「蝗蟲」這類侮辱性字眼來形容祖國同胞,讓兩地傷口進一步撕裂。那篇文章引起好些迴響,有讀者回應,說我是「針唔拮到肉唔知痛」、「唔係孕婦,唔明白孕婦搵唔到醫院位生仔幾慘」、「學者生活在象牙塔,感受唔到小市民生活有幾窘迫,前線員工有幾大壓力」……

對於這些批評,說我沒有切膚之痛,容我謙卑的受下。但我只是想帶出一點,在討論公共政策時,市民的遭遇和困難,固然應常在我心,但卻也應該超越情緒的層面,把之昇華,抽離和冷靜的去思考問題,想出解決方法,因為﹕「The society must be better than the individual」,社會應該比個人更加冷靜、更加理性、考慮問題更加周詳。

同情,就等於要不分青紅皂白?

例如,前一段時間,當內地遊客來港「掃貨」,「掃貴」奶粉,甚至讓市面缺貨時,有網民便一哄而起,提出要徵收「奶粉離境稅」,甚至連電視新聞也來湊熱鬧,煞有介事的炒作了一番,儼然成了解決問題的一大良策,不支持者便是不知民間疾苦。

父母親為孩子張羅奶粉而四出奔波,那一份焦慮和壓力,當然應該體諒,但社會整體卻不能陷入同樣情緒化當中,應該想出更周詳、妥當的解決方法(例如敦促政府檢視奶粉供應),而非單純為了同情,便附和一些太過民粹、草率的建議,連可行性也未想清楚,便急不及待表態附和,以示自已「撐」這些可憐父母。如今相隔一段時間,大家冷靜下來,平復下來,對於當日鬧得熱烘烘的「奶粉離境稅」建議,相信只會報以一笑。

再舉醫院產科牀位緊絀和雙非嬰問題為例,在連日傳媒的報道和渲染下,問題被描繪成像是因為大量雙非孕婦「衝關」,於是兵臨城下,危城告急。因此,找不到醫院牀位的本地孕婦,在心力交瘁、求助無門下,便轉而控訴「蝗禍」。

我再次重申,我同情本地孕婦的遭遇,亦同意要設法解決,但卻同時想指出一點,不錯,2010年的雙非嬰兒有3.2萬多名,佔全港出生嬰兒總數近三成七,問題看似十分嚴重,亦驟眼看似是攤薄本地醫療資源的罪魁禍首。但大家卻有否想過,這其實是政府近年口口聲聲說要「發展醫療產業」,但卻規劃失誤下出現的惡果。就是為了要賺內地同胞錢,所以要歡迎他們來港產子。以2012年為例,政府把非本地孕婦來港產子的數額定為3.5萬名,當中在私立醫院的是3.1萬名。比較起來,2011年頭11個月,公立醫院非符合資格人士經由急症室入院分娩的人數,為1453。這些資料不是什麼秘密,在食物及衛生局去年12月13日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中都可以找到。我的一名學生,中大政政系畢業現在負笈海外留學的Edwin,最近便在facebook詳列數據剖析有關問題,我希望《明報》的讀者有機會一看。

不用祭起「蝗蟲論」,也可把問題說清楚

所以要解決問題,不用祭起「蝗蟲論」這面大旗,只要把矛頭指向政府,要其為過去所謂「發展醫療產業」的規劃失誤負責,把政策重新修訂,削減非本地孕婦來港產子的配額。這都可以通過理性的政策討論,把問題說得清清楚楚,想出解決方法,而不用訴諸仇恨和歧視的語言。

我贊成一處地方的公共服務應該讓本地人優先享用。周二,公民黨的代表要求衛生署停止向雙非孕婦發出預約產前檢查,或分娩證明書,預留牀位給本地孕婦及港人內地配偶孕婦使用。同時,又促請政府聯同內地相關部門全力打擊中介公司及其活動,並嚴懲闖關者。我相信,這些都是對症下藥的良策。過程中,公民黨沒有祭起什麼「蝗蟲論」,已經把訴求說得很清楚。

至於自由行和自駕遊,我認為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去討論。究竟香港的基建、配套等容量,能否容下如此數目龐大的遊客?沈旭暉所提的巴哈馬經驗,對香港有否參考價值?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政策語言去討論的。我也不想見到在繁忙地區如旺角、銅鑼灣等,書店、本土特色店等被連鎖電器舖、名牌店、化妝品店、藥房等crowd out,弄至無處容身,讓香港日漸喪失本土特色,但這是一個旅遊業的規劃問題,自由行是否應該放緩?自駕遊是否應該叫停?這都是政策選項,毋須以「蝗蟲論」來看待問題。

不是不要同情,而是應該超越

讓我再重申,我們不需要用「蝗蟲論」這類充滿歧視和侮辱性的語言,已經可以把政府政策上的失誤及思慮不周,說得清清楚楚。矛頭應該指向特區政府,而不是讓一整個族群的人,為少數人所犯的劣行,當上出氣袋,背上十字架。

我們當然應該懷同情和仁愛之心,去看待市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折騰,也應該對自身的幸運,多懷感恩,但這卻並不表示我們需要透過滿口憤慨、衝動的說話來證明自己。如果我們真的想為問題尋求出路、解決方法,就應該多從政策的語言,而非仇恨的語言,來切入問題,討論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慾之輩,人心肉做,當遇上困厄、利益受損的一刻,也難免會怒火攻心,我自己也不例外,但當整個社會去面對有關問題時,就不能這樣,就應該超越,因為,「The society must be better than the individual」。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星期二, 2月 07, 2012

50%以上美國人認為伊朗有危險性

剛看新聞說50%以上美國人認為伊朗有危險性,美國人就是這樣,容易受政客的鼓動,說人家有危險性就去制裁人甚至動武打人。

伊朗對美國會有甚麼的危險性...只是伊朗不聽美國的話..

就算伊朗真的發展核武也不用來攻擊美國吧...那來對美國的危險..

國不夠強就會這樣,不聽美國話就要打、樣衰也要打..

最危險的國家其實就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