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中人壽、匹克股價都有不尋常。
包浩斯沒有新聞但近來都有突然有一天的大成交及急升。
中人壽與匹克股價都因不好的新聞而出現下跌,匹克已下從4、5月高位下跌了22%,不利的因素是存在,但是否會真的影响公司盈利也不知,恒指從高位下跌了約10%,但兩隻股都下跌了20%多。
是否股價比業績先行?
星期三, 7月 14, 2010
星期四, 7月 08, 2010
民主 善修錯 難確對
C觀點- 施永青
民主 善修錯 難確對
邱吉爾說,民主不是一個好制度,只是世上尚未有更好的制度。他有這個感覺,是因為他的果斷英明,常受制於英國國會的拖泥帶水,令他的克敵部署經常無法及時落實,以致有時被希特拉佔了上風。
邱吉爾雖然知道民主的效率不及獨裁,但他依然選擇民主,他沒有藉戰時手上的權力而摒棄民主制度。除了偶然埋怨一下之外,他最終還是把權力交回國會。二次大戰之後,英國的民意逆轉,他只好黯然下台。因為,他珍惜民主的修錯功能;他知道,只有透過民主制度,不稱職的政府與立心不良的領袖,才可以和平地被替換。只有這樣,人民才可以不用革命也可以免除專政之苦,國家也不至於被獨裁者帶上邪路。
我曾經領略過文革時期中國沒有民主的滋味,中國人眼白白看著四人幫倒行逆施,禍國殃民,卻礙於毛澤東未死而無能為力,這個經驗令我深切了解民主的可貴,亦促使我關心中國的民主問題,並願意為中國的民主,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然而,我知道中國的政情比較複雜,民主不可能在中國一蹴即成。我不似香港民主派那麼純真,以為民主可像倒模一樣地用理念去倒。不顧現實,只講理念,等同削足適履,只會替社會帶來傷害,對推動民主,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此外,我對民主理念亦不迷信,沒有一個制度是完美的,民主制度有它的優越性,同時亦有它的貧困。我們在推進民主時,不一定要硬搬理念,墨守成規,而應該取長棄短,設法試探出一套優秀的民主模式,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
民主可以替換壞政府,卻沒法選出好領袖,投票從來都不是挑選合適政策的可靠途徑。西方民主政府現時都面對一個難題,就是大部分選民在投票時都只考慮自己的眼前利益,以至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被迫遷就選民的偏好,不然就連執政的機會也沒有。結果,很多明知有後遺症的政策,政府亦得推行,惟有等後果嚴重時,希望普通市民也看到後,再作修正。現時西方社會出問題的地方很多,包括醫療、教育、政府債務等,皆因選民只顧眼前,以至積重難返。
現實是管治一個國家遠比管理一個企業複雜,如果企業的管理班子也不能靠一人一票選出來,而國家卻要這樣做,這樣會不出問題嗎?管理不善的企業會被市場淘汰,國家其實也要面對同樣問題。如果有些國家的管治效益高,國力就會增長得較快,就有能力佔據地球上更多的資源,無力競爭的國家,只會每況愈下。
西方國家有部分知識分子已意識到危機的嚴重性,他們已開始重新檢討民主政制的缺失,希望加以補救。如果連西方也願意對自己一直推崇的民主理念作出反思,香港的民主派又何需堅持在政制改革時,把所有的議題都視作原則問題,而拒絕妥協呢?我希望看到港人在民主路上能作多元的嘗試。
+ 本文章直接連結 +
民主 善修錯 難確對
邱吉爾說,民主不是一個好制度,只是世上尚未有更好的制度。他有這個感覺,是因為他的果斷英明,常受制於英國國會的拖泥帶水,令他的克敵部署經常無法及時落實,以致有時被希特拉佔了上風。
邱吉爾雖然知道民主的效率不及獨裁,但他依然選擇民主,他沒有藉戰時手上的權力而摒棄民主制度。除了偶然埋怨一下之外,他最終還是把權力交回國會。二次大戰之後,英國的民意逆轉,他只好黯然下台。因為,他珍惜民主的修錯功能;他知道,只有透過民主制度,不稱職的政府與立心不良的領袖,才可以和平地被替換。只有這樣,人民才可以不用革命也可以免除專政之苦,國家也不至於被獨裁者帶上邪路。
我曾經領略過文革時期中國沒有民主的滋味,中國人眼白白看著四人幫倒行逆施,禍國殃民,卻礙於毛澤東未死而無能為力,這個經驗令我深切了解民主的可貴,亦促使我關心中國的民主問題,並願意為中國的民主,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然而,我知道中國的政情比較複雜,民主不可能在中國一蹴即成。我不似香港民主派那麼純真,以為民主可像倒模一樣地用理念去倒。不顧現實,只講理念,等同削足適履,只會替社會帶來傷害,對推動民主,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此外,我對民主理念亦不迷信,沒有一個制度是完美的,民主制度有它的優越性,同時亦有它的貧困。我們在推進民主時,不一定要硬搬理念,墨守成規,而應該取長棄短,設法試探出一套優秀的民主模式,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
民主可以替換壞政府,卻沒法選出好領袖,投票從來都不是挑選合適政策的可靠途徑。西方民主政府現時都面對一個難題,就是大部分選民在投票時都只考慮自己的眼前利益,以至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被迫遷就選民的偏好,不然就連執政的機會也沒有。結果,很多明知有後遺症的政策,政府亦得推行,惟有等後果嚴重時,希望普通市民也看到後,再作修正。現時西方社會出問題的地方很多,包括醫療、教育、政府債務等,皆因選民只顧眼前,以至積重難返。
現實是管治一個國家遠比管理一個企業複雜,如果企業的管理班子也不能靠一人一票選出來,而國家卻要這樣做,這樣會不出問題嗎?管理不善的企業會被市場淘汰,國家其實也要面對同樣問題。如果有些國家的管治效益高,國力就會增長得較快,就有能力佔據地球上更多的資源,無力競爭的國家,只會每況愈下。
西方國家有部分知識分子已意識到危機的嚴重性,他們已開始重新檢討民主政制的缺失,希望加以補救。如果連西方也願意對自己一直推崇的民主理念作出反思,香港的民主派又何需堅持在政制改革時,把所有的議題都視作原則問題,而拒絕妥協呢?我希望看到港人在民主路上能作多元的嘗試。
+ 本文章直接連結 +
星期二, 6月 29, 2010
民主黨從始變成好孩子?
十分奇怪,民主黨接受政改方案,反對的人就說民主黨不再是泛民的一分子,他的定位變成了中間派,如民建聯的"阿爺的好孩子",一般人這樣說也就算了,連政治碩士畢業的人也這樣說,可想立場可以使人失去分析能力。
民建聯怎會是中間派﹗經濟上還可以說他們是中間派,但政治立場上他們只會跟隨中央,一早就對他們失望了,他們怎會是中間派,而民主黨也做不成好孩子,要是中間派就不可能是阿爺的好孩子,不然就如民建聯的失去中立的立場而跟阿爺起舞。
論者不同意民主的光普廣大了,支持民主的人反而少了選擇。不說別人就只看我自己,我就一直不選民建聯,以前想選較温和的民主派,但就苦無選擇,現在就可以考慮選民主黨。
論者本身的邏輯就有問題,立場可以使人失去分析能力。或者論者的目的不在分析而只是想標籤民主黨罷了。
民建聯怎會是中間派﹗經濟上還可以說他們是中間派,但政治立場上他們只會跟隨中央,一早就對他們失望了,他們怎會是中間派,而民主黨也做不成好孩子,要是中間派就不可能是阿爺的好孩子,不然就如民建聯的失去中立的立場而跟阿爺起舞。
論者不同意民主的光普廣大了,支持民主的人反而少了選擇。不說別人就只看我自己,我就一直不選民建聯,以前想選較温和的民主派,但就苦無選擇,現在就可以考慮選民主黨。
論者本身的邏輯就有問題,立場可以使人失去分析能力。或者論者的目的不在分析而只是想標籤民主黨罷了。
星期一, 6月 28, 2010
星期六, 6月 26, 2010
星期五, 6月 25, 2010
星期三, 6月 23, 2010
政制發展沒有終極
C觀點- 施永青
政制發展沒有終極
除了那些只懂跟隨意見領袖去思考的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會有一套自以為是的政制發展理想模式。我當然也有一套。我有時也會拿出來與人分享,互相討論,但我不會視這套模式為終極模式,並要求把它加諸在所有人的頭上。
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不宜預設甚麼終極模式。因為,一旦有了終極模式,那以後還可以朝那裡發展。人類社會是不是以後就停頓下來,不能有更美好的追求?
普選只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個模式,不是終極模式。它自身也不是定型的,在不斷演進的。英國最近就在為選舉方式爭論不休,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的一套是終極的。我不明白,為何香港的政客可以這麼肯定,他們心目中的那套就是終極普選?曾蔭權在與余若薇辯論的時候,為甚麼不把握機會問一問她。如果連英美這類在民主上相對先進的國家,在政制發展上都未有把選舉制度發展至終極,香港憑甚麼講「終極普選」,而且還要一步到位呢?
反建制派高舉終極普選的旗幟,目的是要佔領道德高地。因為,如果民眾以為他們手中的一套才是終極的,那其他人提出的普選方式豈不是都是半湯不水的,甚至是假的。曾蔭權在與余若薇的辯論中,應首先讓公眾明白,世上根本沒有終極普選,而只有普選發展的不同階段,這樣,曾蔭權才可以把余若薇從道德高地上拉下來。之後,辯論才可以公平地進行。否則,人家的一套是終極的、至尊無上的,那就只能捱打,還有甚麼好辯論。
曾蔭權應讓公眾明白,「終極」的提法是唯我獨尊的、排他的、反民主的。他應該引民主派大都推崇的哲學家,卡爾‧波普的理論來反駁民主派。卡爾‧波普的名著《開放社會與它的敵人》,一向被視為民主理論的奠基著作。其主要內容就是批判柏拉圖的理想主義。他認為人類的發展沒有一套必由之路,而只能透過試錯去不斷摸索。自以為手上已有終極真理的人,是最危險的人。他們會以堅定的信念去追求烏托邦,結果往往是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名」,強要人民按他們心目中的理念去生活。因此,相信自己手上已掌握終極真理的人,最容易會走向專制。
全世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政制;英國的一套,不同美國;美國的一套,不同法國;都是因應自己的獨特歷史環境而演變出來的。在政制的發展中,一定有人主張保守,有人主張急進,有人主張中庸。他們之間會不斷較量,不斷妥協,尋找一條多數人都可接受的路。死抱著自己的「終極方案」不放的人,只會妨礙社會的進步。
環顧全世界的政制,沒有一個是按一套理念倒模出來的,必然在某些地方仍殘留著對既得利益者的妥協。香港的政制要踏出一步,一樣得考慮中央的意願,商界的利益。把這些都一概否定,堅決不肯妥協,那這一步就很難邁得出。此之所以,民主黨的方案雖然不甚理想,我仍樂觀其成。
+ 本文章直接連結 +
政制發展沒有終極
除了那些只懂跟隨意見領袖去思考的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會有一套自以為是的政制發展理想模式。我當然也有一套。我有時也會拿出來與人分享,互相討論,但我不會視這套模式為終極模式,並要求把它加諸在所有人的頭上。
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不宜預設甚麼終極模式。因為,一旦有了終極模式,那以後還可以朝那裡發展。人類社會是不是以後就停頓下來,不能有更美好的追求?
普選只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個模式,不是終極模式。它自身也不是定型的,在不斷演進的。英國最近就在為選舉方式爭論不休,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的一套是終極的。我不明白,為何香港的政客可以這麼肯定,他們心目中的那套就是終極普選?曾蔭權在與余若薇辯論的時候,為甚麼不把握機會問一問她。如果連英美這類在民主上相對先進的國家,在政制發展上都未有把選舉制度發展至終極,香港憑甚麼講「終極普選」,而且還要一步到位呢?
反建制派高舉終極普選的旗幟,目的是要佔領道德高地。因為,如果民眾以為他們手中的一套才是終極的,那其他人提出的普選方式豈不是都是半湯不水的,甚至是假的。曾蔭權在與余若薇的辯論中,應首先讓公眾明白,世上根本沒有終極普選,而只有普選發展的不同階段,這樣,曾蔭權才可以把余若薇從道德高地上拉下來。之後,辯論才可以公平地進行。否則,人家的一套是終極的、至尊無上的,那就只能捱打,還有甚麼好辯論。
曾蔭權應讓公眾明白,「終極」的提法是唯我獨尊的、排他的、反民主的。他應該引民主派大都推崇的哲學家,卡爾‧波普的理論來反駁民主派。卡爾‧波普的名著《開放社會與它的敵人》,一向被視為民主理論的奠基著作。其主要內容就是批判柏拉圖的理想主義。他認為人類的發展沒有一套必由之路,而只能透過試錯去不斷摸索。自以為手上已有終極真理的人,是最危險的人。他們會以堅定的信念去追求烏托邦,結果往往是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名」,強要人民按他們心目中的理念去生活。因此,相信自己手上已掌握終極真理的人,最容易會走向專制。
全世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政制;英國的一套,不同美國;美國的一套,不同法國;都是因應自己的獨特歷史環境而演變出來的。在政制的發展中,一定有人主張保守,有人主張急進,有人主張中庸。他們之間會不斷較量,不斷妥協,尋找一條多數人都可接受的路。死抱著自己的「終極方案」不放的人,只會妨礙社會的進步。
環顧全世界的政制,沒有一個是按一套理念倒模出來的,必然在某些地方仍殘留著對既得利益者的妥協。香港的政制要踏出一步,一樣得考慮中央的意願,商界的利益。把這些都一概否定,堅決不肯妥協,那這一步就很難邁得出。此之所以,民主黨的方案雖然不甚理想,我仍樂觀其成。
+ 本文章直接連結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