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到以下用幾點;
1. 中國已是經濟、金融大國,中國不單要大還要強
2. 上海是中國「大陸」地區之內最有條件的城市
3. 上海是配合中國發展成金融及經濟強國戰略的一隻棋子
4. 上海市會接受中央的任務並全力完成給與的指標
5. 金融安全是發展的前提
6. 香港在中國經濟及金融的發展上並沒有一個等別的戰略位置
中央可以全完掌控上海的金融市場、政策及每一步行動,因此金融發展的政策會完全傾斜向上海,已不只一次聽到香港要推出的金融產品因損害國內(不是中國)的利益而不了了之或要放慢,如今次離岸人民幣交易就是要等上海而遲遲不能推出,香港要突圍發展一定要比上海更努力。
星期三, 4月 29, 2009
星期二, 4月 28, 2009
Jalbum 網上相簿製作程式
只要你有自已的網上空間,就可以用 Jalbum 幫你自動制作網上相簿,它有不同的相簿 skins 如 lightbox、slideshow等,還可以做簡單的相片修改。
Jalbum 網站 (Jalbum.net 也提供30M的免費網上空間)
Jalbum 8.2.8 免安裝中文版- 阿榮福利味
Jalbum 網站 (Jalbum.net 也提供30M的免費網上空間)
Jalbum 8.2.8 免安裝中文版- 阿榮福利味
星期六, 4月 25, 2009
星期四, 4月 23, 2009
劉明康:反對高槓桿風險金融產品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支持金融創新,但反對高槓桿風險下的金融創新。
他在北京出席公開場合時說,金融創新須遵守數個原則,風險是可控的,成本是可算的,和要增加產品的透明度。
另外,劉明康反對產品複雜化,和嚴重脫離實體經濟和實際需要的金融創新。
(未出現今次金融危機前,畢非德已經指出美國的金融產品過於複雜,看不通風險有多大。)
他在北京出席公開場合時說,金融創新須遵守數個原則,風險是可控的,成本是可算的,和要增加產品的透明度。
另外,劉明康反對產品複雜化,和嚴重脫離實體經濟和實際需要的金融創新。
(未出現今次金融危機前,畢非德已經指出美國的金融產品過於複雜,看不通風險有多大。)
星期五, 4月 17, 2009
數字會說話
"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的崔曆和兩位同事採用中國內地各省政府的資料,來計算出口給工廠投資、就業和消費帶來的“溢出效應”。
他們發現,近年中國的就業增長和投資有很大一部分源自出口。他們的結論是,出口增長每出現10個百分點的下滑,GDP增幅就會下降2.5個百分點。"
但今年第一季的數字出口增長對GDP增長的影響不如他們說的大。
他們發現,近年中國的就業增長和投資有很大一部分源自出口。他們的結論是,出口增長每出現10個百分點的下滑,GDP增幅就會下降2.5個百分點。"
但今年第一季的數字出口增長對GDP增長的影響不如他們說的大。
第一季 | 2008 | 2009 |
GDP增長 | 10.6 | 6.10% |
出口增長 | 26.40% | -19.6% |
投資增長 | 24.60% | 28.80% |
零售額增長 | 21.50% | 14.70% |
星期四, 4月 16, 2009
中國金融業不可學美國
許多金融業人才都叫中國學習美國的金融業,並吸納美國人才,中國、香港金融人員已看到銀行借貸去炒賣的問題,我看美國所謂投資金融業更像賭博業,不學也罷!
英之見: 要適應新投機生態
"...某美國前投行(現在已經變成銀行),股票交易量比下面15個對手加起來還要多。並不是該投行生意特別好,代客買賣數量大,據資料顯示,大部份交易是銀行內部盤房的交易。
投資銀行化身為商業銀行,能夠使用聯儲局的貼現窗機制,在利率低至0%之時,彈藥相對其他基金和散戶,近乎無限。加上政府內人脈寬闊,電視台中有前舊部做主持人,最緊要有萬人景仰的投資者入股,適當時候發表適當言論。天時、地利、人和俱有,一行獨大的時代應該很快來臨。自己看淡金融股,喜好金融股的朋友應該學懂看到這種無形的價值所在,後海嘯金融界第一個跑出的贏家已經呼之欲出。.."
英之見: 要適應新投機生態
"...某美國前投行(現在已經變成銀行),股票交易量比下面15個對手加起來還要多。並不是該投行生意特別好,代客買賣數量大,據資料顯示,大部份交易是銀行內部盤房的交易。
投資銀行化身為商業銀行,能夠使用聯儲局的貼現窗機制,在利率低至0%之時,彈藥相對其他基金和散戶,近乎無限。加上政府內人脈寬闊,電視台中有前舊部做主持人,最緊要有萬人景仰的投資者入股,適當時候發表適當言論。天時、地利、人和俱有,一行獨大的時代應該很快來臨。自己看淡金融股,喜好金融股的朋友應該學懂看到這種無形的價值所在,後海嘯金融界第一個跑出的贏家已經呼之欲出。.."
星期日, 4月 12, 2009
電盈拆票疑雲 須釐清舉證準則
更多角度看同一件事..
電盈拆票疑雲 須釐清舉證準則
2009年4月12日
【明報專訊】電訊盈科的私有化計劃,因遭遇「種票」質疑,引致證監會介入調查,並在高院聆訊中反對通過私有化股東決議,高等法院法官關淑馨上周一宣判,駁回證監會核心陳述,認可私有化決議。證監會提出上訴,預料上訴聆訊本周內舉行。
筆者認為,上訴庭最需要做的,是對「種票」質疑的舉證標準定下清晰指引,讓日後的私有化計劃和收購合併行動提供合法合理的依據。至於電盈這次私有化是否符合小股東利益,以及袁天凡、林孝華等人的法律和道德責任問題,屬次要考慮。
證監指普遍認同投訴成立
所謂「種票」,公眾的理解是指電盈主要股東及其關連人士,為增加私有化計劃通過的機會,鼓勵友好人士把電盈股份拆細,分散讓更多人持有,並從這些人取得支持私有化計劃的投票授權書。
根據證監會在聆訊中提交的資料,大部分公眾可能會認為「種票」投訴成立,因為袁天凡是李澤楷的關連人士,而袁天凡和富通保險高層林孝華是多年老友,在私有化關鍵時期有多次通話紀錄,袁的秘書還把500多張投票授權書交給林的秘書,林把50萬股電盈股份拆細,分給屬下數百名保險經紀和他們的親友,這些人絕大部分簽署了支持私有化的投票授權書,這批支持票對私有化計劃通過起了關鍵作用。
關淑馨法官一方面認為,「拆票」是香港法律容許的,過去的私有化計劃中,贊成和反對一方股東都會採用這辦法,試圖增加有效票數。另一方面,她認為「種票」是嚴重指控,類近欺詐等刑事行為,根據終審法院在李明治案和王德輝遺產案定下的準則,民事訴訟程序若涉及嚴重違法或不當行為(如偽造文書),法官作出事實推斷,不能基於民事審訊一般採用的五十五十準則(balance of probabilities),而要採用更高的標準,只有在事實證據清晰無誤、無可爭辯下才能作推斷。
高院採用標準受質疑
按照這個更高標準,關淑馨法官認為,袁天凡自辯說聯絡林孝華只為討論管理層集資收購富通,並非沒有可能;林孝華辯稱向下屬派發電盈股份只為鼓勵士氣,也不是沒有可能;林孝華秘書突然放大假,證監會在加拿大和香港遍尋不獲,也不能據此作不利推斷。總之,疑點利益歸於被指控者。如果是刑事審訊,這個標準沒有錯,問題在於「種票」涉及的「關連人士一致行動」是民事過失,只會影響上市公司的收購合併或私有化計劃是否有效,高等法院以類近刑事審訊的舉證準則來衡量,是否正確?
如果往後採用這個準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一致行動投訴將可能無法受理,除非當事人愚蠢到簽下白紙黑字的一致行動協議,又被證監會發現,否則總會有別的解釋出現,造成合理疑點,證監會今後還如何執法?
電盈私有化計劃也許真的符合絕大部分小股東的利益,畢竟,目睹過去10年的種種變化,誰還想再被「8號仔」劫持?私有化計劃除計算正反投票代表的股權比例,還要數算個別股東人數,引發各方勢力人為地拆票種票,這項源遠流長的規定在現代社會還是否應該保留,也確實有重新檢討的必要。然而,當前最迫切要澄清的是,與關連人士一致行動的舉證準則到底是什麼?是民事抑類近刑事?上訴庭乃至終審庭須為公眾提供可信服的答案。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90412/gme1.htm
電盈拆票疑雲 須釐清舉證準則
2009年4月12日
【明報專訊】電訊盈科的私有化計劃,因遭遇「種票」質疑,引致證監會介入調查,並在高院聆訊中反對通過私有化股東決議,高等法院法官關淑馨上周一宣判,駁回證監會核心陳述,認可私有化決議。證監會提出上訴,預料上訴聆訊本周內舉行。
筆者認為,上訴庭最需要做的,是對「種票」質疑的舉證標準定下清晰指引,讓日後的私有化計劃和收購合併行動提供合法合理的依據。至於電盈這次私有化是否符合小股東利益,以及袁天凡、林孝華等人的法律和道德責任問題,屬次要考慮。
證監指普遍認同投訴成立
所謂「種票」,公眾的理解是指電盈主要股東及其關連人士,為增加私有化計劃通過的機會,鼓勵友好人士把電盈股份拆細,分散讓更多人持有,並從這些人取得支持私有化計劃的投票授權書。
根據證監會在聆訊中提交的資料,大部分公眾可能會認為「種票」投訴成立,因為袁天凡是李澤楷的關連人士,而袁天凡和富通保險高層林孝華是多年老友,在私有化關鍵時期有多次通話紀錄,袁的秘書還把500多張投票授權書交給林的秘書,林把50萬股電盈股份拆細,分給屬下數百名保險經紀和他們的親友,這些人絕大部分簽署了支持私有化的投票授權書,這批支持票對私有化計劃通過起了關鍵作用。
關淑馨法官一方面認為,「拆票」是香港法律容許的,過去的私有化計劃中,贊成和反對一方股東都會採用這辦法,試圖增加有效票數。另一方面,她認為「種票」是嚴重指控,類近欺詐等刑事行為,根據終審法院在李明治案和王德輝遺產案定下的準則,民事訴訟程序若涉及嚴重違法或不當行為(如偽造文書),法官作出事實推斷,不能基於民事審訊一般採用的五十五十準則(balance of probabilities),而要採用更高的標準,只有在事實證據清晰無誤、無可爭辯下才能作推斷。
高院採用標準受質疑
按照這個更高標準,關淑馨法官認為,袁天凡自辯說聯絡林孝華只為討論管理層集資收購富通,並非沒有可能;林孝華辯稱向下屬派發電盈股份只為鼓勵士氣,也不是沒有可能;林孝華秘書突然放大假,證監會在加拿大和香港遍尋不獲,也不能據此作不利推斷。總之,疑點利益歸於被指控者。如果是刑事審訊,這個標準沒有錯,問題在於「種票」涉及的「關連人士一致行動」是民事過失,只會影響上市公司的收購合併或私有化計劃是否有效,高等法院以類近刑事審訊的舉證準則來衡量,是否正確?
如果往後採用這個準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一致行動投訴將可能無法受理,除非當事人愚蠢到簽下白紙黑字的一致行動協議,又被證監會發現,否則總會有別的解釋出現,造成合理疑點,證監會今後還如何執法?
電盈私有化計劃也許真的符合絕大部分小股東的利益,畢竟,目睹過去10年的種種變化,誰還想再被「8號仔」劫持?私有化計劃除計算正反投票代表的股權比例,還要數算個別股東人數,引發各方勢力人為地拆票種票,這項源遠流長的規定在現代社會還是否應該保留,也確實有重新檢討的必要。然而,當前最迫切要澄清的是,與關連人士一致行動的舉證準則到底是什麼?是民事抑類近刑事?上訴庭乃至終審庭須為公眾提供可信服的答案。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90412/gme1.htm
星期二, 4月 07, 2009
不合邏輯的判詞
十分奇怪的判詞,法官在這裡不單作出法律上的判斷,還作出價值觀上的判決,把電盈的私有化說成是合理合法,而且法官「選擇」相信袁天凡及林孝華沒有串謀,以影響投票結果,又認為雙方的電話通話均純粹業務上的聯絡。
若只是純粹是業務上的聯絡,林孝華沒有計劃拆細股份以助電盈私有化,那為何袁天凡的秘書會為林孝華的秘書提供電盈的投票信,林孝華又為何會為下屬收集投票信?這是邏輯上解不通的,不是沒有證據,我看到的是法官已有了主觀的立場而不去考慮客觀證據而矣。
取自AM730
"無證據顯示袁天凡串謀
經過上周兩日聆訊後,高院法官關淑馨昨裁定通過電盈私有化,雖然證監會質疑贊成私有化票數當中的494票,涉及盈拓副主席袁天凡及富通保險(亞洲)行政區域總監林孝華串謀,以影響投票結果,但關淑馨認為沒有足夠證據指證兩人曾串謀,又認為雙方於去年底至今年2月的9次電話通話,均純粹是業務上的聯絡。判詞又指,電盈私有化可為股東提供套現機會,大股東亦有考慮小股東利益,小股東能獲合理回報,沒有人在今次事件中獲特別利益。
對於證監會質疑林孝華將50萬股電盈股份,轉送予旗下員工作花紅,或涉操控私有化投票結果,關淑馨指,法院並無責任研究投票如何進行,亦不認為林孝華有計劃拆細股份以助電盈私有化,加上他未有就私有化投票,相信大部分股東投票動機均出於真誠,而拆細股份於本港並非違法,目前並無相關法例監管,故批准電盈私有化。..."
後註:跟有專業公司法知識的人談過這問題,以他的解釋,就算袁天凡跟林孝華有談論私有化的事,若袁更凡沒有提供利益給林孝華,有SMS的內容證明也不大可能判罪,主要理據是公司主席游說股東讚成私有法是合法的。
若只是純粹是業務上的聯絡,林孝華沒有計劃拆細股份以助電盈私有化,那為何袁天凡的秘書會為林孝華的秘書提供電盈的投票信,林孝華又為何會為下屬收集投票信?這是邏輯上解不通的,不是沒有證據,我看到的是法官已有了主觀的立場而不去考慮客觀證據而矣。
取自AM730
"無證據顯示袁天凡串謀
經過上周兩日聆訊後,高院法官關淑馨昨裁定通過電盈私有化,雖然證監會質疑贊成私有化票數當中的494票,涉及盈拓副主席袁天凡及富通保險(亞洲)行政區域總監林孝華串謀,以影響投票結果,但關淑馨認為沒有足夠證據指證兩人曾串謀,又認為雙方於去年底至今年2月的9次電話通話,均純粹是業務上的聯絡。判詞又指,電盈私有化可為股東提供套現機會,大股東亦有考慮小股東利益,小股東能獲合理回報,沒有人在今次事件中獲特別利益。
對於證監會質疑林孝華將50萬股電盈股份,轉送予旗下員工作花紅,或涉操控私有化投票結果,關淑馨指,法院並無責任研究投票如何進行,亦不認為林孝華有計劃拆細股份以助電盈私有化,加上他未有就私有化投票,相信大部分股東投票動機均出於真誠,而拆細股份於本港並非違法,目前並無相關法例監管,故批准電盈私有化。..."
後註:跟有專業公司法知識的人談過這問題,以他的解釋,就算袁天凡跟林孝華有談論私有化的事,若袁更凡沒有提供利益給林孝華,有SMS的內容證明也不大可能判罪,主要理據是公司主席游說股東讚成私有法是合法的。
星期五, 4月 03, 2009
觀念(梁文道): 中國的出現
始終是梁生看得多。
若主張漢字拉丁化的前提是「語言優先於文字,聲音優先於字形」,我想他們忘記了講不同方言的中國人;他們反對古代文言分離的傳統,但就要說方言的中國人不能「我手寫我口」,那漢字拉丁化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文言分離?更甚的是原本可以用漢字寫出來的方言,在拉丁化下便變得不可能,或原本同字不同音的,拉丁化下便可能寫成不同的字,原本可以用文字溝通的中國人就變得更分離。
一部分說閩南語的台灣同胞,由其是傾向台獨的人就希望放棄漢字,拉丁化台語。我想漢字改造不單不能掃盲,更因容易族群化而使中國人更像一盤散沙,甚至出現分裂。
觀念- 梁文道 (AM730)
中國的出現
漢字拉丁化的主張和白話文運動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那就是語言優先於文字,聲音優先於字形。之所以要讀寫白話文,是為了「我手寫我口」。不只要讓我手上的文字臣服於我口中的語言;更要一反古代文言分離的傳統,達致言文一致。瞿秋白和錢玄同力主漢字拉丁化,其實是這種想法的合理延伸:既然要我手寫我口,那麼我使用的文字就不該是表意文字,而是徹底透明地傳達語音的表音文字。借用法國哲學家德里達的說法,這實在是一種非常西方的邏各斯中心主義(logocentrism),以語音為根源的玄妙形上學。但是,如此激進的西化方案卻又弔詭地服務了建國目的。因為要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真正實現漢字拉丁化的長程目標,語言就不能不統一。我們不能只是改變書面語,也不能只是改造漢字,還要推行遍及全中國的「國語」或「普通話」,使中國人先說同一種語言,再寫同一種文字。
以往的中國人雖有不同方言,卻能憑脫離口語的文言文彼此溝通,還發展出廣被東亞的漢字文化圈。從日本、朝鮮、一直到越南,莫不在漢字的文化範圍內。可是和這種漢字文化圈相通適應的「天下觀」,卻與現代東傳而來的民族國家觀念有矛盾。按照現代民族主義的常規,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必須有統一而標準的國語,有能夠準確表達國語的文字系統。除了日本保留部分漢字,朝鮮和越南都先後放棄漢字,改採用新造的拼音文字(雖然日本也曾有過完全棄絕漢字的『新國語運動』)。至於中國,白話文運動和國語運動更是民族國家建立計劃的一部分。可別忘了,自清末開始,「中國不算是一個國家」和「中國人是一盤散沙」的哀嘆就已漸成共識。要讓中國人團結,語言統一是極其必要;要讓中國人沒有內在的區隔,便要把本屬士紳階層的書寫能力交還大眾。
漢字改造不單為了掃盲(其實掃除文盲也是現代民族國家建立工程的普遍步驟),更是為了建立一個新中國,把中國從過去的「天下中心」變成現代民族國家之林的一部分。問題是外來的民族主義思潮要求我們統一國語,普以語言駕馭文字,仿效西方民族國家在語言上的種種規劃。這種舉措卻與傳統中國文言分離,以文字形體為思維核心的現實差得太遠。所以語言和文字總會引起大家的興趣,從電子媒體上的方言之爭,到漢字該不該回復繁體的論戰,再小的漣漪下面都是洶湧矛盾的暗流。昔日我們以改革漢字為代價,換回民族國家世界的入場券,於是留下了難忘創傷,與現代中國建立過程中的各種恥辱一起進入集體的記憶。
若主張漢字拉丁化的前提是「語言優先於文字,聲音優先於字形」,我想他們忘記了講不同方言的中國人;他們反對古代文言分離的傳統,但就要說方言的中國人不能「我手寫我口」,那漢字拉丁化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文言分離?更甚的是原本可以用漢字寫出來的方言,在拉丁化下便變得不可能,或原本同字不同音的,拉丁化下便可能寫成不同的字,原本可以用文字溝通的中國人就變得更分離。
一部分說閩南語的台灣同胞,由其是傾向台獨的人就希望放棄漢字,拉丁化台語。我想漢字改造不單不能掃盲,更因容易族群化而使中國人更像一盤散沙,甚至出現分裂。
觀念- 梁文道 (AM730)
中國的出現
漢字拉丁化的主張和白話文運動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那就是語言優先於文字,聲音優先於字形。之所以要讀寫白話文,是為了「我手寫我口」。不只要讓我手上的文字臣服於我口中的語言;更要一反古代文言分離的傳統,達致言文一致。瞿秋白和錢玄同力主漢字拉丁化,其實是這種想法的合理延伸:既然要我手寫我口,那麼我使用的文字就不該是表意文字,而是徹底透明地傳達語音的表音文字。借用法國哲學家德里達的說法,這實在是一種非常西方的邏各斯中心主義(logocentrism),以語音為根源的玄妙形上學。但是,如此激進的西化方案卻又弔詭地服務了建國目的。因為要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真正實現漢字拉丁化的長程目標,語言就不能不統一。我們不能只是改變書面語,也不能只是改造漢字,還要推行遍及全中國的「國語」或「普通話」,使中國人先說同一種語言,再寫同一種文字。
以往的中國人雖有不同方言,卻能憑脫離口語的文言文彼此溝通,還發展出廣被東亞的漢字文化圈。從日本、朝鮮、一直到越南,莫不在漢字的文化範圍內。可是和這種漢字文化圈相通適應的「天下觀」,卻與現代東傳而來的民族國家觀念有矛盾。按照現代民族主義的常規,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必須有統一而標準的國語,有能夠準確表達國語的文字系統。除了日本保留部分漢字,朝鮮和越南都先後放棄漢字,改採用新造的拼音文字(雖然日本也曾有過完全棄絕漢字的『新國語運動』)。至於中國,白話文運動和國語運動更是民族國家建立計劃的一部分。可別忘了,自清末開始,「中國不算是一個國家」和「中國人是一盤散沙」的哀嘆就已漸成共識。要讓中國人團結,語言統一是極其必要;要讓中國人沒有內在的區隔,便要把本屬士紳階層的書寫能力交還大眾。
漢字改造不單為了掃盲(其實掃除文盲也是現代民族國家建立工程的普遍步驟),更是為了建立一個新中國,把中國從過去的「天下中心」變成現代民族國家之林的一部分。問題是外來的民族主義思潮要求我們統一國語,普以語言駕馭文字,仿效西方民族國家在語言上的種種規劃。這種舉措卻與傳統中國文言分離,以文字形體為思維核心的現實差得太遠。所以語言和文字總會引起大家的興趣,從電子媒體上的方言之爭,到漢字該不該回復繁體的論戰,再小的漣漪下面都是洶湧矛盾的暗流。昔日我們以改革漢字為代價,換回民族國家世界的入場券,於是留下了難忘創傷,與現代中國建立過程中的各種恥辱一起進入集體的記憶。
星期四, 4月 02, 2009
觀念(梁文道): 漢字的本質
對梁的疑問,我自已有兩個解釋;
(一) 他們根本不知道中國文字背後的思維意義,只是崇洋西化心態,
(二) 某些人希望為自已在歷史上建立一個註腳,「這文字是我發明、推動的」,多麽引人動聽。
觀念- 梁文道 (AM730)
漢字的本質
如果說真有甚麼東西是不該讓步於「西方主導的普世價值」,要堅持「中國自己的特色」,那一定就是傳統的漢字了。由於漢語以單音節為主,同音字的數量太多,所以漢字的發展走向了表意的道路,著重字形構義,以免同音字造成誤會。
這種特徵和語音辨義的拼音文字大異其趣,開發了拼音文字所不具備的視象世界。歐洲學者很早就注意到這一點,並且據此聯想誰論出種種中西文化差異的玄談,有的說中思維方式過度聯接自然,缺乏邏推理能力;有的則說漢字形體只需三兩個具體模件,就能表達極抽象的意念(例如現代普通語言學之父洪堡特,他就曾讚譽漢字形體「自有哲學工夫在其中」)。
我的老師,哲學家關子尹先生就曾在《論漢語古文字中的哲學工夫》一文中以「幾」為例,說明漢字抽象思維的特點:「『幾』的金文從幺幺從戍,幺幺從二幺,即兩條細絲並列之形,意會一些『細微之極』的事情或事態,《周易.繫辭上》中『夫易,聖人所以極深而研幾』中的『幾』,即是此意;『戍』則解持戈防守。二者合起來,便意會吾人對『細微之極』的事象保持警惕」。
單是一個「幾」字,在中國哲學裡的重要性,真的可以用「微言大義」去形容,絕對沒有誇張。
「例如《周易.繫辭下》中有『知幾其神乎』、『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古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等語,很清楚的道出了『幾』的認識與掌握於世道人生的重要」。
又如「《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後世號稱『十六字心傳』的經典名句,因為此中提到的『危』和『微』,正是『幾』一字從幺幺從戍的要旨所在」。為甚麼一個字就能表達如此精湛深微的想法呢?這正是漢字「字形構義」的結果。
假如真把漢字拉丁化,變成一套拼音文字,不僅會造成一字多義等種種實際的麻煩,更有可能根本改變漢語思維世界的特質。我無意在此比附漢字拉丁化和漢字簡化同樣會遇上的問題,因為我不大想正面介入當前的繁簡之爭。
我感興趣的,始終是當年中國和知識界改革漢字呼聲背後的動力,到底是甚麼使得他們寧願中斷漢語思維本色的傳統,也要奮力推動一場驚天動地的語言規劃呢?
(一) 他們根本不知道中國文字背後的思維意義,只是崇洋西化心態,
(二) 某些人希望為自已在歷史上建立一個註腳,「這文字是我發明、推動的」,多麽引人動聽。
觀念- 梁文道 (AM730)
漢字的本質
如果說真有甚麼東西是不該讓步於「西方主導的普世價值」,要堅持「中國自己的特色」,那一定就是傳統的漢字了。由於漢語以單音節為主,同音字的數量太多,所以漢字的發展走向了表意的道路,著重字形構義,以免同音字造成誤會。
這種特徵和語音辨義的拼音文字大異其趣,開發了拼音文字所不具備的視象世界。歐洲學者很早就注意到這一點,並且據此聯想誰論出種種中西文化差異的玄談,有的說中思維方式過度聯接自然,缺乏邏推理能力;有的則說漢字形體只需三兩個具體模件,就能表達極抽象的意念(例如現代普通語言學之父洪堡特,他就曾讚譽漢字形體「自有哲學工夫在其中」)。
我的老師,哲學家關子尹先生就曾在《論漢語古文字中的哲學工夫》一文中以「幾」為例,說明漢字抽象思維的特點:「『幾』的金文從幺幺從戍,幺幺從二幺,即兩條細絲並列之形,意會一些『細微之極』的事情或事態,《周易.繫辭上》中『夫易,聖人所以極深而研幾』中的『幾』,即是此意;『戍』則解持戈防守。二者合起來,便意會吾人對『細微之極』的事象保持警惕」。
單是一個「幾」字,在中國哲學裡的重要性,真的可以用「微言大義」去形容,絕對沒有誇張。
「例如《周易.繫辭下》中有『知幾其神乎』、『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古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等語,很清楚的道出了『幾』的認識與掌握於世道人生的重要」。
又如「《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後世號稱『十六字心傳』的經典名句,因為此中提到的『危』和『微』,正是『幾』一字從幺幺從戍的要旨所在」。為甚麼一個字就能表達如此精湛深微的想法呢?這正是漢字「字形構義」的結果。
假如真把漢字拉丁化,變成一套拼音文字,不僅會造成一字多義等種種實際的麻煩,更有可能根本改變漢語思維世界的特質。我無意在此比附漢字拉丁化和漢字簡化同樣會遇上的問題,因為我不大想正面介入當前的繁簡之爭。
我感興趣的,始終是當年中國和知識界改革漢字呼聲背後的動力,到底是甚麼使得他們寧願中斷漢語思維本色的傳統,也要奮力推動一場驚天動地的語言規劃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