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明報內一編文章的節錄,介紹了社會民主主義者朱特的思想,反思歐洲的社會模式,其中錯中複雜的歷史因素及多樣性,使我不其然的想到香港民主派甚至香港社會的簡單化單一民主思想,除了間中看到施永青有提出民主發展不是只有一個模式,似乎就沒有看到其他民主主義人士有對多發展可能論述及討論。
"...幾近忽略朱特 值得深思
以上兩個原因都可分別大書特書,但卻我想詳談最後一個原因﹕在香港介紹這位社會民主主義者,到底是否合宜?在英語世界中,朱特應該算是最具有學術地位的社會民主支持者,有網上查一下,中國大陸與台灣亦有文章介紹他的思想與作品,包括悼文,國內甚至已翻譯出版了他兩本著作,其中之一更是他晚年的鉅著《戰後史﹕1945年後》(Postwar: A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1945)。香港有社會民主連線這顆政治新星,可是,對朱特幾乎沒有起碼的關注,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
作為歷史學家,朱特對社會民主理念的認同,較少出自哲學性的推衍與思辯,而是歷史考察與省思。他指出,西歐戰後建立福利國家,不像今天的「中國模式」,並不是社會民主理念的偉大實現,相反,它是跨黨派的歷史共識,是在政治信心極度低落的情况下經營出來的。朱特認為,戰後歐洲已失去了意識形態魅力,不管是法國的革命傳統,還是德國的民族主義。東歐固然在蘇聯的支配下實行官方共產主義,西歐也好不到了哪裏,在美國的陰影下重建,追求的是穩定的民主制度,走出兩次大戰間的極端政治,不管是希特拉的納粹主義,還是史太林的專政。
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去讀一下《戰後史》的第六章,你會發現,歐洲的社會民主起源多種多樣,不斷求變,不斷妥協。例如,北歐國家的社會主義政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已排拒俄國革命式的鬥爭,以及德國社民黨的路線,尋求工人、農民、資本家對福利國家及法團主義(corporatism)的認同;至於西德,社會民主共識當然建立在戰後政經重建之中;英國四、五十年代的福利制度與國營企業體系,工黨帶頭,而保守黨也認同。
六十年代以後,歐洲人才開始敢說有所謂「歐洲模式」,然而,旋即遭受更大的質疑與挑戰,特別是年輕一代。他們批評國家權力膨脹、政府及工會官僚化,或1968年法國學生革命時所抗議的「異化」。因此,歐洲政府的社會民主模式也在變,例如,政府的權力除了在福利、稅收方面保持主導之外,在大部分道德與公民自由領域上,權力已退下來,就連基督教民主主義者也不敢太放肆張揚。
八十年代以降,歐洲颳起新右翼或新自由主義風潮﹕市場化、私有化等等,社會民主共識遭受更大衝擊,但是,朱特跟不少左翼人士的看法稍有不同,他不認為社會民主沒有希望,反而它已變成歐洲人(英國可能除外)生活的一部分。朱特舉例,2005年的德國基督民主主義者默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打敗社民黨候選人,並不在於她提出了不一樣的政治綱領,而是她認同大部分社民主張。至於東歐各國在1989年後,雖經過短暫的震盪治療法,但也要在社會民主的各種制度中站穩陣腳。
不過,朱特並不認為社會民主帶人類進入天堂,社會民主運動是充滿不確定的二十世紀中冒起的,是對資本主義的不穩定及不道德制度的批判,以及另尋出路。兩次大戰後如是,今天的歐洲甚至世界亦如是,朱特認為,它留給我們豐富的社會遺產與記憶,不應隨意拋棄。
沒有政治論述能力
去年十月,他在紐約大學演講,題為〈社會民主中什麼是仍然活着的,什麼是壞死的?〉(What is living and dead in social democracy)。他指出,美國社會(香港也是?)最大的缺點是沒有政治論述能力,無法想像另類出路,尤其是不懂得如何「思考國家」(「think the state」)。朱特不是一位國族主義者,不是叫我們心繫家國。他認為,「思考國家」就是思考與論述「社會」,找出社會集體的需要,扣連群體的道德訴求,進一步運用政府或國家政策去實現社會利益與公義。
國內自由派知識分子愛談民主轉型,香港民主派談一步一腳印的妥協,有人說沒有抗爭哪有改變。不過,整個討論化約成策略的考量,而不是歸結到這個城市、國家的政經結構與危機,在充滿不確定性中,該提出什麼的社會需要與道德要求?在高唱入雲的「大國主義」之外,想像與尋求一種怎樣的另類可能?如果香港真有社會民主運動的苗頭,這些都是不可迴避的問題。
文 葉蔭聰"
星期日, 8月 29, 2010
星期五, 8月 27, 2010
匹克、中人壽業績檢閱
匹克中期溢利升30%,但每股溢利倒退,而最差的是跟前個半年業績是下跌了4%,沒有增長,因兢爭加劇,10-11年每股溢利可能會下跌。
再看中人壽中期溢利升7%,每股溢利也同步升8%,但每股溢利Q1跟Q2是倒退了,下半年業績相信要看大陸股市表現,對保險股的溢利真是估不到,要投降了。
匹克及中人壽昨日收市是下跌了7-8%,匹克應該沒有保留的理由,而中人壽卻可以觀望一下。
匹克今天收市$5.2,但今天早上以$5.17賣出了匹克,似乎不能把握今天高位出貨,但相信會如阜豐會有一段下跌浪。(阜豐今天收$4.87,似乎開始有點跌定)
再看中人壽中期溢利升7%,每股溢利也同步升8%,但每股溢利Q1跟Q2是倒退了,下半年業績相信要看大陸股市表現,對保險股的溢利真是估不到,要投降了。
匹克及中人壽昨日收市是下跌了7-8%,匹克應該沒有保留的理由,而中人壽卻可以觀望一下。
匹克今天收市$5.2,但今天早上以$5.17賣出了匹克,似乎不能把握今天高位出貨,但相信會如阜豐會有一段下跌浪。(阜豐今天收$4.87,似乎開始有點跌定)
星期二, 8月 24, 2010
再看業績與業績前股價走勢
業績期多留意業績報告,同時也印證一下業績前股價走勢的預視能力。
之前提到宏利及包浩斯,業績前股價走勢一弱一強,業績結果也一如走勢的預測。沒有提及的阜豐,四月創新高後就明顯比大市走弱,業績也好不到那裡。
還有提到匹克與中人壽,中人壽還是弱於大市但匹克近期已擺脫弱勢,似乎市場對 Nike 推出平價鞋的介心只是短期現像,最後還是回到公司實際業績的預期上,匹克26日就出業績,不彷拭目以待。
之前提到宏利及包浩斯,業績前股價走勢一弱一強,業績結果也一如走勢的預測。沒有提及的阜豐,四月創新高後就明顯比大市走弱,業績也好不到那裡。
還有提到匹克與中人壽,中人壽還是弱於大市但匹克近期已擺脫弱勢,似乎市場對 Nike 推出平價鞋的介心只是短期現像,最後還是回到公司實際業績的預期上,匹克26日就出業績,不彷拭目以待。
星期三, 8月 18, 2010
奇怪的大行報告
冠君16日出了半年業績,上半年可分派收入按年跌15%,但摩根大通反而於17日將冠君產業信託目標價從3.18港元上調至3.74港元,這不是最怪的地方,最怪的是摩通於2月冠君低價$3.4X時下調目標價至$3.18,現時卻在冠君出了一個比它年初估計要差的業績,同時在現股價$3.7X時上調目標價,以下是當時它下調的理由;
"摩根大通表示,冠君<02778.HK>去年下半年租金收入按半年跌5%,進一步惡化。可供分派收入13.12億元,比預期少1.6%;每單位分派0.262 元,比預期高3.7%。去年下半年每單位分派實際按半年升0.7%,因較高派息比率。業績後,該行下調其今明兩年租金收入預測8%及6.3%,每單位分派下調10.4%及2.1%,至0.207元及0.203元,目標價由3.29元下調至3.18元,維持「中性」評級。"
冠君自2月至今不單沒有下跌,反而上升了,年初散戶參考了摩通報告而沽出,不知會是誰接了那些貨?現在那些當時低價接了貨的又會不會現在出貨?
"摩根大通表示,冠君<02778.HK>去年下半年租金收入按半年跌5%,進一步惡化。可供分派收入13.12億元,比預期少1.6%;每單位分派0.262 元,比預期高3.7%。去年下半年每單位分派實際按半年升0.7%,因較高派息比率。業績後,該行下調其今明兩年租金收入預測8%及6.3%,每單位分派下調10.4%及2.1%,至0.207元及0.203元,目標價由3.29元下調至3.18元,維持「中性」評級。"
冠君自2月至今不單沒有下跌,反而上升了,年初散戶參考了摩通報告而沽出,不知會是誰接了那些貨?現在那些當時低價接了貨的又會不會現在出貨?
星期二, 8月 17, 2010
星期一, 8月 16, 2010
星期日, 8月 15, 2010
星期三, 8月 04, 2010
香港司法公義的衰落?
包致金侄女的案件只是最後一根稻草,無容置欵司法(甚至執法不公)的現象一直存在,要問的是究竟香港司法比以前差還是香港人的容忍度下降了﹖
【明報專訊】三度襲警均免囚 司法公義蒙陰影
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的侄女Amina Mariam Bokhary (以下稱Amina),9年來3次被控襲警罪,分別都罪名成立或認罪,但是她都先後獲得法官輕判,毋須坐牢,情况極其罕有。由於Amina家世的顯赫背景,許多人質疑她在司法過程中有特殊待遇,使司法公義在她的案件中未能得到彰顯。由於事態絕不尋常,衝擊着港人珍之重之的核心價值——司法公義,律政司應該尋求補救,以消除市民的疑慮。
一般名人或名人親屬涉及刑事案件,由於他們有財有勢,本來已經有先天優勢,包括有財力聘請大律師甚至資深大律師,為他們挖空心思打官司,也可以請權威醫生寫健康報告。另外,也可以動員社會名流為品格證人,作為向法官求情之用。上述3項優勢,在法庭和對於法官,甚為管用,歷來名人或其親屬涉案使出這3招,得以脫罪或象徵式判刑的例子,罄竹難書。所謂「司法公義人人皆有,有財有勢的人會得到更多司法公義」的說法,乃司法公義實踐中的現况描述。
從檢控到判決
Amina都獲「鬆手」對待
就Amina而言,除了上述優勢,她的叔父包致金身為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她的嬸嬸包鍾倩薇是高院原訟庭法官,他們兩人在司法界的顯赫地位,會否成為被告另一層優勢,在侄女的案件中起過作用,正是此案宣判後,引發輿論熱烈討論的原因,也是許多人心中疑問的關鍵所在。
Amina涉及的第三次襲警案,從檢控到判決,確有不尋常之處。先說控罪,她當日酒後駕駛,逆線迎頭撞向旅遊巴,按2008年高院審理裁判法院一宗上訴案件時,確定逆線所構成危險的程度,已屬危險駕駛。法律界人士認為律政司不以危險駕駛罪名檢控Amina ,選擇控以不小心駕駛罪名,已經是「鬆手」。
另外,當日Amina掌摑執勤警員耳光,據電視新聞現場錄音,噼啪有聲,全港市民都聽得到。如此動作,是蓄意襲擊執勤警員,不同一般示威時發生的警民衝突、警員聲稱被襲擊的情况。根據香港法例,襲警可循兩條例檢控,一條是《警察通例》中「襲擊執行職責警務人員」,最高罰款5000元及監禁半年,可判緩刑;另一條是《侵害人身罪條例》的「意圖犯罪而襲擊或襲警」,最高可監禁兩年。今次引用檢控Amina的,是罪責較輕的一條。
至於判決,裁判官重視Amina的良好背景、美滿家庭及教育,更認為她並非壞人,是需要接受幫助的病人,就襲警罪只判她接受1年感化;其餘拒絕提供呼氣樣本及不小心駕駛,則分別判她罰款8000元及停牌1年。不過,法律界人士認為,初犯襲警罪,已經可以判處入獄,基於一些考慮寬大處理,還可以接受,但是再犯仍然不判囚,則不能接受,被告第三次襲警,竟然獲得輕判,毋須入獄,更是無法接受。
另外,法律界人士又認為酗酒和躁狂抑鬱症,作為抗辯和求情理由,一般情况下,不會得到法庭接受,况且在Amina的案件中,她2008年第二次襲警時,已經用躁鬱症來抗辯和求情,這次她故技重施,但是兩年來是否就此接受過治療,法庭並沒有交代。法庭總不能容許恃病凌人的情况,繼續存在。
所以,綜合上述情况,由檢控到判決,Amina都得到對她極有利的對待,事實俱在,人們自然聯想到她的顯赫家世在起作用,否則,發生在她身上的事,很難以常理解釋。
並非要苛待權貴
期望一視同仁而已
Amina獲得輕判,警隊反彈甚大,有網民在facebook設立一個「強烈要求律政司介入,重判包致金侄女」的群組,可謂一呼百應,到昨日已有逾萬人加入。律政司要撫平民情,只是事態的其中一面,就算在法治層面,律政司也有責任釐清判決是否恰當。因為裁判法院審理很多這類酒後駕駛和襲警案,而 Amina的案例,有可能會被援引。其他法官若都像阮偉明般判決,這樣就突出了同類案件的被告,是否都不用坐牢的問題。
對於名人或名人親屬,社會人士並非認為要嚴苛對待他們,只是期望法庭實事求是,正常的「以事實為基礎,以法律為準繩」,與其他各色人等一視同仁而已。Amina的案件實在有太多不合理之處。有財有勢的人法律上會獲得寬大處理的影子,揮之不去。法治是港人珍惜的核心價值,就算回歸之後,香港許多方面倒退了,但是在司法獨立、公義彰顯方面,仍然能夠站穩腳跟,港人也引以為傲,這是700萬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是,法治也可以很脆弱,類如Amina案件的判決,讓人質疑箇中可能存在不公正、不公義的一面,律政司若不處理,法治就會蒙上巨大陰影。
司法公義不但要做得到,在實踐過程中也要使公衆看得到。Amina的案件,顯然未能滿足這個準則的檢驗要求。律政司必須尋求補救,按現有程序,律政司可提出覆核,由原審裁判官阮偉明處理,律政司若仍然不滿覆核結果,則可交由高院原訟庭覆核。捍衛法治是律政司的責任,期望律政司採取行動,就Amina 的案件,還香港和市民一個公道。
星期一, 8月 02, 2010
再一次顯示香港司法不公的現象
之前都提過在香港,有錢有面的人打人、非禮及犯小罪可以不用坐牢,一般人第一次襲警都要坐牢幾星期,但她第三次襲警都不用坐監,她家境良好都是法官輕判原因之一,唉﹗
包致金姪女判感化 有警員認為過輕
2010-08-02HKT18:23
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的姪女,今年初在發生交通意外後,掌摑一名警員,承認襲警、不小心駕駛等三項罪名,在東區裁判法院被判12個月感化令,罰款8千元及停牌12個月。
警察員佐級協會表示,有前線警員認為判刑過輕,但尊重法庭裁決。
前文
香港司法的不公現象
PS. 有警員話以後唔知點執法,敢又唔洗咁担心,唔係個個都有財有勢、或者有家底,第時淨係足D小時民呀、職業司機呀、唔係渣靚車嘅咪得。
包致金姪女判感化 有警員認為過輕
2010-08-02HKT18:23
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的姪女,今年初在發生交通意外後,掌摑一名警員,承認襲警、不小心駕駛等三項罪名,在東區裁判法院被判12個月感化令,罰款8千元及停牌12個月。
警察員佐級協會表示,有前線警員認為判刑過輕,但尊重法庭裁決。
前文
香港司法的不公現象
PS. 有警員話以後唔知點執法,敢又唔洗咁担心,唔係個個都有財有勢、或者有家底,第時淨係足D小時民呀、職業司機呀、唔係渣靚車嘅咪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