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月 16, 2011

免費高清片轉檔軟件試用

最近想把在機頂盒錄下的高清電視轉成較細小的電腦影片檔備份,原機頂盒的檔案是以 AVC 編碼的 trp 檔,試用了以下不同的轉檔軟件;
Format Factory
SUPER
Any Video Converter
Hamster Free Video Converter
RealProducer
MediaCoder

結果只有 Format Factory 可以成功轉檔,其它都不能讀入 trp 檔,可能是機頂盒廠商不是用標準的編碼,所以很多軟件都不能讀 trp 檔。

後註︰
最後是用了威力導演9,隨了轉檔還可刪掉廣告。

星期一, 1月 24, 2011

惺惺作態

"菜園村關注組主席高春香表示,示威者行動只為針對政府及港鐵,而非工人。示威者及村民每早展開行動前與工人及保安見面,均會事先提醒工人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對於有工人受傷,她致以萬分歉意。"

單看文字可能沒有甚麼,但你們真的是有歉意嗎?你們走去衝擊人,還弄傷11名工人及保安員,保安員自我防衛把朱凱迪摔在地下受傷,你們反而走去報警,現在還假惺惺對有人受傷說萬分歉意。

雖然不盡認同朱凱迪的理念,但也覺得它不同一般的民主「憤青」,會比較理性,但他今次的行為使我驚覺他也不外如是。

星期四, 1月 13, 2011

決策癱瘓 - 近年投資的自我寫照

左揀右揀,買咗爛橙 - 應抓緊關鍵資訊

作者: 黃國
與讀者互動,推介股票,屬指定動作。自問眼光尚可,卻發現散戶讀者,收獲有限。回顧讀者答問,才發現原因:舉凡推介六福(0590),讀者第一時間,非伺機買入,反而是問:「周生生(0116)點睇?」「景福(0280)係咪抵啲?」想像力豐富的,更會聯想到漢登(0448):「珠寶股好啲,定係服裝股好啲?」審犯咁審,誓要無限比較,自我折服所買屬板塊最佳,甚至是天下第一股,方肯落注幾千銀。六福的基本因素,卻無人關心。

如此操作,結局有三:左諗右諗,原地打躉,坐失良機;左度右度,最終細搏,大勝變小贏;左揀右揀,買咗爛橙,爆升才買,落得一買即艇。上述問題的共通點,一字記之曰:「慢」。查實選擇越多,未必是好事,最終釀成「決策癱瘓」,動彈不得。

何謂決策癱瘓?以一例解釋。一次實驗中,心理學家設定情景:有一年老關節炎患者,需動大手術,基本上是「煎皮拆骨」,料其難以忍受。此際出現一種新 藥,醫生會如何選擇?結果:近半受訪醫師會即試新藥,免老人動刀受苦。接下來才是戲肉:設同時出現兩種新藥,互有優劣,又如何?正路去想,應有更多醫師選 擇用藥,可結果卻恰恰相反:僅四份一受訪醫師選用藥,四份三竟決定開刀算數!

選擇增加,往往令人無所適從。難以決定下,盡快投向最不理性之處,省卻苦惱,人性使然。譬如你認為買股優於揸現金,如市場只有一股,無需多講,都會入貨。但有幾十隻股票,各有千秋,反不能入手,最終所揀,可能是最差選擇:揸現金。

選擇太多外,資訊太多,也會導致「決策癱瘓」。正如之前在報章所寫:「一般人的錯覺,是資訊越多越好,所以經常陷入搜尋資訊的泥沼。」解決辦法:專注找出「關鍵資訊」所在。上次寫報紙,是針對投機思維,今次嘗試解釋如何篩選長線投資的關鍵資訊。

長線投資的關鍵資訊,務必為「新」。新,有兩義。新之第一義:「從無到有」,如09年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去年推行經濟適用房,後來汽車股、家電股以及中國建築(3311), 股價大幅飆升,是為鮮明的例子。新之第二義:「恍然大悟」,事件早已存在,只是留意者稀,要半年、甚至一年,終達臨界點,才會忽然人人察覺,人人關心,人 人認同。如2010年上半年,零售市道,已極暢旺,凡有行商場,盲都睇到,但要到第四季,全港散戶才恍然大悟,爭相認同,高位飛身搶入。股價拋物線飛升之 際,也是開到荼靡之時。簡單而言,散戶皆知的資訊,價值近零。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日本股神是川銀藏,皆靠「關鍵資訊」獲取鉅利,不妨參考其著作偷師。現時報紙地產版中,商場、寫作樓租金飛升的新聞,不知凡幾,散戶何時方「恍然大悟」?

原文連結

星期四, 12月 23, 2010

中國未富先有日本病

日本的生活消費貴,零售價貴人所共知,張教授就在1986年發表"日本大勢已去",說見到一隻蕃茄零售五美元,一粒葡萄零售一美元,就知道他們的經濟政策有大失誤。

當時日本已是十分富裕的國家,物價貴也可以說是有點經濟基楚,但現在中國還只是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不及美國五分一,深圳人均收入不及香港三分一,但現在居然深圳的人要過香港來買日用品,海南木瓜在香港買比在中國買要平,亦有人比較中國超市一些日常食、用品比美國超市還貴,這是不合常理,就似張教授說日本...他們的經濟政策有大失誤。

陶東的一編博文實可供參考
货币环境正常化,不能只说不做

感恩

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倫敦回來的學生及家長批評安排不好,其實在這個可算是天災的非常時期,你是否還應該要期望有舒適的對待﹖若別人已經對你作出額外的安排,你是要感恩而不是批評。

扯遠一點,我想人要懷着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人,幸福不是必然的,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星期四, 12月 16, 2010

骨灰龕的邏輯問題

點解話地契或發展圖則寫明唔可以做,但可以起咗先再申請改用途? 不是應該先申請改用途再起的嗎? 究竟是新聞佈告有誤差,是政府執行法例不力,還是法例的邏輯有問題?

我就覺得一直是政府部門不執法,結果問題越來越大,集非成是,也不只有骨灰龕場問題,其他鄉郊的問題發展也都是同出一源。

P.S. (利益下甚麼荒唐的理由都有,骨灰龕場不是建築物、骨灰龕只是外牆...)

星期一, 12月 13, 2010

炒賣也可以扭曲正確的供需訊息

每當政府推出打擊炒賣的措施,社會上就有人會抬出經濟學上炒家的功能,如炒家的價格只是反影對未來供求,可以減少市場價格的波動或給市場反影正確的供需訊息...等等。

我並非不同意炒家有一定的市場功能,但同時炒賣卻可以扭曲正確的供需訊息,歷史上的鬱金香狂潮,鬱金香的價值就被炒至三百多年後的今天也不會到價值。我是看金融經濟應該服務於實體經濟,當炒賣的需求超出或者開始扭曲實體經濟的需求時,由其是影响民生的物資,社會便要警覺而作出相應行動,我們要考慮的不是簡單的炒家功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最可笑的是一個用以上理由一直支持炒賣的專欄作家,當他自己在期貨市場輸錢時,就批評大戶操控市場,有炒家的市場也可以出現扭曲的供需訊息,大炒家是可以操控市場,他不是今天才知道吧﹗

星期四, 12月 09, 2010

Double Standard Again

That's a clip from BBC news.

The US official blamed China but not the oil company who infiltrated Nigerian ministries. Who is more "aggressive and pernicious"? Western countries used to exploid Africa's resources and are still doing so. They just don't like China compete with them for the resources so that they will need to pay more to African countries.

"A cable from February quotes a senior US official in Nigeria's main city, Lagos, describing China as "aggressive and pernicious".

US diplomatic cables from Africa also reveal claims by oil giant Shell that it infiltrated Nigerian ministries.

Wikileaks has so far released more than 1,100 of 251,000 secret US cables.

The BBC's diplomatic correspondent says the latest documents provide a fascinating insight into Washington's rivalry with Beijing in Africa.

The cable, published by the Guardian newspaper, quotes Johnnie Carson, US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African Affairs, who had been meeting oil company representatives in Lagos.

He describes China as "a very aggressive and pernicious economic competitor with no mor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