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09, 2007

功能組別可即時撤銷嗎?

這是施永青在 07年3月9日『C觀點』中的文章:

民主派對立法會內存在著功能組別的代表非常不滿,非除之而後快。因為功能組別只屬社會上不同的小圈子,但立法會則代表社會的整體利益,之間常會出現利益不一致的矛盾。再者,有些商會性質的功能組別,其代表根本不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而是由公司選出來;有些老闆錢多,一人可以成立多間公司,以擴大自己在商會的影響力,很不公平。

從以上的角度來看,功能組別的存在,的確有問題,此之所以基本法也得接受立法會的議員最終應由普選產生。社會現時爭拗的,是何時才是適當的時候去撤銷立法會內的功能組別的代表。

毫無疑問,功能組別的存在,主要為了反映社會上既得利益者的需要,始作俑者是港英殖民地政府。當初,連選舉的過程也省卻,全都由港督任命算數。那時,立法會內只有兩類代表,一是殖民地政府的高級官員,二是所謂社會賢達,其實主要是富商,基層根本沒有代表。

67年暴動之後,殖民地政府為緩和社會矛盾,才逐步增加立法會內的非官守議員;到英政府確定97中國必會收回香港之後,才逐步引入民主選舉,提倡還政於民。但97之前,依然保留功能組別,因為既得利益者的權勢若一下子被撤銷,一定會破壞社會的勢力平衡,導至社會動盪。

就是這個原因,英國至今仍行君主立憲制,一直保持上議院。上議院的存在,最初就是為了照顧封建貴族的利益,以緩和貴族階層對代議政制的反抗。當年英國的民主派似乎忍耐力比香港的民主派高,竟容許上議院的代表世襲,連小圈子選舉也沒有。

近年,英國的上議院也進行了不少改革,引入了更多的民主成份,但其過程也是緩進的,社會並沒有為這個問題弄到壁壘分明,民主派亦沒有把問題上綱上綫,非第一時間以抽象原則去處理現實問題不可。

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的利益必須得到充份照顧,社會才能穩定發展。若是不顧資本家的利益,迫他們到別處投資,基層靠甚麼去維持生計?現實是社會上大多數人要為資本家打工,總不成以後都改為替政府打工。

民主派認為,引入民主政制不會嚇走資本家,大部分民主國家在經濟上都是行資本主義的,而且行得不錯。問題是香港的政黨政治還相當幼嫩,代表資本家的政黨還未學會玩民主遊戲,不可能在直選中爭得足夠的席位。若不用功能組別作政策傾斜,立法會內一定會是民粹派主導,屆時,資本家的利益一定會被犧牲。我年輕時也熱衷於鬥資本家,這種事幹起來確實痛快,只是後果嚴重。因此,站在社會的整體利益來考慮,現時尚未有條件全部撤銷立法會內所有功能組別的議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