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月 17, 2008

好用的 Firefox 附加元件 WebMail Notifier

WebMail Notifier可以自動幫你檢查 yahoo mail, hotmail, 等網上電郵,不用下下要自己登入才知有沒有收到新電郵。


下載連結
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4490

星期三, 10月 15, 2008

美國仍係藥石亂投

英國入股銀行,還可以容許銀行先嘗試自己集資,美國就不容銀行考慮,美國人的所謂金融創新、先進只是冒進,我一值認為香港不應跟隨美國的金融及會計制度,反而美國應學學香港。

星期五, 10月 10, 2008

好刺激

恒指今天已跌了1500點!

星期三, 9月 24, 2008

金融危機 源自分配不公

並不盡同意施生的觀點,今次金融危機的苦主也不盡是資本家,當中有不少是中產或個人一生的積畜,也都是以努力換取點資本,但這編文卻帶出了另一個角道看問題的本源。

C觀點(施永青): 金融危機 源自分配不公

昨文指出:美國企業的報酬模式,會誘發管理人員為了推高短期利潤,而不惜要股東冒上長遠的風險。因為只有這樣,企業的股價才容易上升,他們手上的認股權證才有正差價可賺。然而,這只能視作出現金融危機的一種技術性原因,並非根源性的原因。真正導致金融危機的原因,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合理分配制度。

社會的財富要透過人們的努力才能創造出來,單純只有資本,自己不會增值的。但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企業生產出來的財富只回報給投資者,而非實際參與工作的人。參與工作的人不是沒有報酬,但他們的工資主要與人力市場的供求掛鈎,而不是與公司的利潤掛鈎。企業在派息時只派給擁有股權的人,不會派給參與工作的人。

這種被資本主義社會視作天經地義的分配模式,令財富大量湧入少數股權擁有者手裡,大量參與工作的持份者卻無法分享;以至社會上資本積累的速度遠快過新生的需求。因為,有錢人即使大量揮霍,也只能花掉他們新增財富的一個小部分。他們本來已甚麼都有,沒有太多的東西再要去買;因此,他們的財富增加不會同步地為社會帶來新的需求。相反,社會的基層雖有很多東西想買,但因為企業生產出來的財富他們不可分享,他們有需要也沒錢買,以至社會上的有效需求不足。

由於資本積累快,新生需求慢,導致社會上積累起來的資本,沒法流入實體經濟去創造新的財富;因為實體經濟早已產能過剩,增加生產也沒法把產品賣出去。在這種情況下,金融系統就出現了異化,無法發揮它應有的功能──把多餘的資金引導去實體經濟,繼續增加生產以改善人類的生活。

手上的資本愈積愈多的人,找不到投資的機會,只好去投資炒賣。投資銀行於是應運而生,設計出不同的衍生工具,給資本擁有者對賭。而資本擁有者亦為了保住自己財富的購買力,不得不積極地進行財富管理,不斷地轉換自己財富的儲存模式。他們一時持有美元,一時又持有歐元;一時投資新興市場的股票,一時又把資金轉投衍生工具;他們有時會追求債券市場的穩定收入,有時又會去商品市場進行投機。結果金融市場變得愈來愈畸形,外滙交易大過全球貿易總額,商品交易大過社會的消耗。以至金融市場上的活動,不但無法支援實體經濟,反而扭曲實體經濟,甚至破壞實體經濟。

很多學者都說,今次美國的次按危機是由於信貸過度寬鬆所造成,但是為甚麼金融機構會胡亂借錢給沒有能力還錢的人呢?更根本的原因是社會上資金累積過多,並且缺乏好的投資渠道。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透過改變生產成果的分配模式,令新生需求可以與資本積累同步增長;這樣,經濟才有持續增長的可能性。

星期二, 9月 16, 2008

又是「官兵捉強盜」

這篇文正好說出我對「三鹿毒奶」事件的感想,如果最後仍沒有地方官員受罰問責,我想不單食品產品安全事件沒完沒了,中國再向前發展可休矣。

"又是「官兵捉強盜」/ 河北官方發布會側記
2008-9-15

本報記者 王 穗

中外媒體千呼萬喚的河北官方今天下午終於和記者見面了。與媒體期望的不同,發布會按部就班的進行,出席的幾位河北官員沒有重大事故發生後的沉重表情。會議由河北省省長助理、省政府秘書長尹亞力通報情況。之後,記者提問僅限當地媒體和新華社記者等三人。對其他急切提問的記者,主持人沒有提供機會,發布會進行不到半小時即宣布結束。

尹亞力在會場外對本報記者說,目前重要的是對患者的救治與對受害民眾的理賠,希望通過此事件吸取深刻教訓,確保食品質量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石家莊近幾年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在媒體曝光,有紅心鴨蛋、黑心豬肉、炭疽牛、毒水餃,還有此次令人髮指的「三鹿毒奶」事件。

與河北以往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樣,「三鹿毒奶」事件又被官方定性為「不法分子」所為,本來很嚴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因為是「壞人搗亂」,事件就變得很簡單了,成了「官兵捉強盜」的連續劇。按照「壞人搗亂」揪「壞人」的邏輯,企業與政府都是審判官、大家都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護法神,似乎企業與政府都不需要承擔什麼責任,甚至於比受害者還委屈,從石家莊歷次食品安全事件最後的處理結果,很難看到企業與政府承擔應有責任的勇氣與坦誠。

去年8月份在石家莊九門村發生的炭疽牛事件,是一件非常嚴重的動物傳染性事件,屠宰者被感染死亡,數百頭奶牛一夜間突然斃命,病奶曾經流向三鹿、死牛肉流向市場。然而當局者卻對外封鎖了消息,讓外界渾然不知。紅心鴨蛋、黑心豬肉和毒水餃事件由於處理不及時不正確,在外界也造成政府無為的不良影響。儘管消費者利益受到侵害、政府形象受到損害,有一個共同的事實是河北官員毫髮無傷,官運無阻。

輿論一致指出,石家莊接二連三地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決非偶然,當地政府在歷次事件中不作為或胡作為,是惡性事件的溫床。如果政府有關部門能從三鹿毒奶事件中從自身找原因,從機制上深挖根源,真正吸取教訓,尚可亡羊補牢。如果仍然採取「能瞞則瞞,能拖則拖,能推則推」的辦法處理危機事件,充當消防員和審判官,無為或胡為,那麼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就會淪為空談。"

原文連結

星期一, 9月 01, 2008

我是真的愛國嗎?

當沒有利益衝突時,我都會說自己愛國,並且在道德高地上批評國內不公平的城鄉戶藉制度、弱勢社群沒有得到照顧、民工的子女得不到城市的教育褔利等...我希望所有中國公民都得到公平的對待,並認為這是愛國心的表現。

但相對富裕的香港就沒有任何財政責任支援內地,我們也禁止內地港人子女自由的進入香港。我們只會叫別人應該怎樣做,但自已卻做不了,是自相矛盾嗎?我是真的愛國嗎?

星期五, 8月 29, 2008

One World - We Are Family

誰說只是中國人不習慣別人批評,我們還不是同一個世界,同一種人。

木子網連結:
倫敦市長表現無禮 中國網民和英國網民激烈爭論

新聞編輯自由一向是騙人的

德國之聲記者暫被停職 因“為中國說好話太多”
2008-08-27

繼不久前德國体育信息社資深記者黑尼希因“親華”報道被撤職后,德國之聲廣播電台近日再次發生類似事件──該台中文部副主任張丹紅因為“為中國說好話太多”而被暫時停止工作,此事在德國引起极大反響。

張丹紅是北京人,在北大學習德語后赴德留學,1990年起在德國政府的對外廣播電台德國之聲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德國之聲台長辦公室主任布爾格霍夫語),2004年起任中文部副主任。

張丹紅在北京奧運幵幕之前兩次接受德國媒体采訪是此次事件的直接導火索。8月4日,北京奧運幵幕前4天,她在德國電台的一次訪談中說,中國在過去的几十年中成功地“使4億人脫貧”,這說明“中國共產党比世界上任何一支政治力量在實踐人權宣言第三條方面的貢獻都要大”。在談到中國所謂“互聯網檢查”問題時,張丹紅表示,在德國也有網頁被禁,比如兒童色情網頁。7月24日,在德國電視二台由著名主持人伊爾納主持的一次關于中國問題的討論中談到西藏問題時,她說,中國政府“為保護西藏文化做了很多事情”﹔談到中德關系時,她說,默克爾當上總理后,良好的中德關系不再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和德國前總理科爾、施羅德不同,默克爾更多地把中德關系帶上了沖突的軌道。

8月11日,德國《焦點》雜志報道稱張丹紅“向中國共產党獻媚”。《柏林報》20日報道說,德國執政党之一的社民党議會党團內政發言人迪特.威弗爾施皮茨稱,張丹紅的發言是“無与倫比的災難”,“她的做法表明她不适合在德國之聲工作”,該報道的題目具有明顯的煽動性:“贊揚共產党”。22日,該報首次報道,張丹紅被德國之聲“暫時停止在麥克風前的工作”,并稱是因“張丹紅由于其對華友好言論最近引起注意。”26日,《科隆日報》記者從德國之聲台長辦公室主任布爾格霍夫那里証實了這一消息,并明顯為張丹紅抱不平,因為該報道的題目是“中國問題專家變啞了”。

記者27日數次与德國之聲台長辦公室和新聞發言人辦公室通電話,均被告知主管人員在幵會。《柏林報》20日報道說,德國之聲希望張丹紅在“普遍价值准則”方面表現出她平時的“清楚無誤”。這句話表明,在德國之聲看來,張丹紅的發言有違這一“准則”。現在,有網民說,這是德國再爆“ 新聞自由丑聞”,說明德國媒体標榜的“新聞自由”是“虛偽的”。

記者几天前在与一位德國人談話時,他情緒激動地說,張丹紅反對德國媒体衹報中國負面消息的做法,認為也應看到中國的進步,這有什么錯呢?現在德國像施密特、科爾那樣有遠見的政治家太少了,張丹紅衹是說了實情。一位柏林市民在看完《柏林報》的消息后說,現在在德國有一些“話題禁區”,人們要談這些問題時不得不字斟句酌,中國問題就是其中之一。但他對張丹紅以出色的德語“代表中國” 表示欽佩,并由衷地希望她“站直了 ”。

木子網連結
http://muzi.com/cc/fanti/00000,19931.shtml?q=1521470